第一千三百八十五节 如丧妣考(1 / 2)

恐慌,瞬间在关中商界蔓延。

自汉兴以来,关中市场就是一个封闭的市场。

函谷关和武关,阻拦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汉家封闭的关津政策,也使得几乎没有人能够进入关中。

直到太宗废除关津制度,这一局面开始扭转。

但此时,关中豪强已经扎根了。

像是著名的田氏、杨氏、无盐氏,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成型。

他们与列侯家族、士大夫大臣,关系密切,同时牢牢控制住了长安九市的地盘。

外面的商人想进来?

可以说针插不进,水泼不来!

但一年多前,当今天子宣布了自己的广关政策。

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关中开始扩张。

而废黜的关防,打开了外来资本进入关中的门户。

但,这个时候,关中商贾还是高枕无忧的。

因为,关中商业的核心和根本——长安九市,依然在他们手里。

只要,皇帝一天不废黜‘市籍’制度,天下一天还在坚持以农为本,他们的地位,就似乎无可取代。

这看上去很讽刺。

本来应该是商人和资本紧箍咒的市籍制度和天下舆论对商人和工商业的歧视,反过来保护了关中商人的生存。

但事实,就是如此。

就像后世的扬州盐商集团、广州十三行一样。

看似是限制是束缚,但却只是对别人的限制,别人的束缚。

特权阶级和商人的联合体,牢牢控制住了关中的商业。

但现在,这一切都随着关东商人带着大量资本大举进入关中而崩溃。

整个长安的商人、豪强和他们背后的权贵,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了。

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势,他们几乎乱掉了所有方寸。

膝盖软的,立刻就跪下来了。

而这些人占了大多数。

“陛下,万万不可令关东商贾大肆购置长安九市的商铺啊……”十几位列侯,几乎是立刻就入宫,跪到了刘彻面前,声泪俱下的禀报着:“关中,天下之本也,高皇帝所定之社稷基业,安可令关东之人随意进出?”

“哦……”刘彻看着这些家伙,冷笑不已。

现在,才知道害怕?

早干嘛去了!

朕早就给过你们机会了,自己不抓住,临到头来,去跑来哀求朕?

呵呵!

“关东之人,独非朕子民邪?”刘彻慢条斯理的说着:“卿等皆关中人邪?”

这一句话,就立刻让这些家伙哑口无言。

但,事关生死……哦,不!小钱钱,由不得他们不拼命!

立刻就有人道:“启奏陛下,臣等忧心关东无良奸商以次充好,坏我关中淳朴之风!”

这是强行要找理由掰了。

也有人说道:“陛下,关东之人,三教九流,不如关中之人,世代皆受汉家恩惠,若关东之人大举入关,臣等恐天下人以为陛下厚此薄彼啊……”

这就是在打煽动的了。

更有人哭着说道:“陛下,高皇帝定强本弱末之策,此国之根本也,今陛下废之,臣恐无颜面见高皇帝及列祖列宗啊……”

这就是在撒泼耍无赖了。

看着这些活宝,刘彻哈哈大笑。

“关东商贾,若敢以次充好,自有内史、廷尉、执金吾及市吏在……”刘彻缓缓的道:“卿等以为,朕的刀不够快吗?”

如今帝国的刀可是锋利的很!

刘彻连皇叔都干掉了四个,逮了一个!

列侯两千石,干死了近百个。

还怕几个商贾?呵呵!

讲老实话,刘彻现在恨不得商人们以次充好呢!

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宰了过年!

可惜啊……

现在,天下的商人,都没有心思也没有胆子去做这种事情。

如今,大家竞争,靠的是质量,靠的是价格。

若质量不行,价格没优势,老百姓会用脚投票的!

而且,其实现在大宗商品,基本都是国家采购。

对质量这一块,刘彻直接上了物勒工名的改进版——物勒贾名——既国家采购的所有商品上必须铭刻有所有环节的商贾名讳。

譬如,在一副犁具上,必须铭刻制造的工匠、作坊名讳,若是转手贸易,还得铭刻转手者大名。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做到详细。

一旦出了问题,直接顺着藤抓过去,该杀杀,该关关,绝不姑息。

也不会有人姑息——因为现在,掌握了司法权的,就是法家!

而法家,最恨商贾!

落到法家手里,嘿嘿,不死也要脱层皮!

你还没地方告状去,因为,你要上诉?很好,法家会告诉你——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虽然,这么玩,少不了冤假错案。

但却是最符合当前形势和局势的政策。

毕竟,若去考虑人道和公平,那么,谁来保护那些农民和底层百姓的利益?

没办法,只好用严刑酷法来约束。

再者说了,你要不掺假,制造出伪劣产品。

法家也拿你没辙不是?

于是,在法家的屠刀下,汉室的工商业秩序竟然非常良好。

即使是列侯贵族的马甲开的作坊,也不敢糊弄。

因为人人都知道,法家那群疯子,可不会管你是那位列侯的亲戚,也不会理你跟谁谁有交情。

甚至说不定,你的这些关系,这些资源,这些靠山,在他们眼里,还是难言的诱、惑——政绩!

宰一个无权无势的商人有什么意思?干死一位列侯,甚至一位两千石,才是最好的!

所以,廷尉和内史衙门监狱里关着的奸商,一旦被抓进去,无论他们背后是谁,都只能乖乖待在监狱里,最多家里面拼命塞钱,想办法减刑。

听着刘彻的话,列侯们纷纷‘羞愧’的低下了头。

“至于所谓关东人不如关中人忠?”刘彻冷笑了起来:“朕当然知道,谁是朕的忠臣!关中之本,难道不是关中三百万黎庶?八十万户淳朴农户?”

想跟刘彻玩偷换概念?

刘彻只想说,祖师爷在这里呢!

况且,他说的实话。

现在,刘彻若走上长安城头,号召百姓勤王。

揭竿而起来保护君父的,必然是底层的贫民和中产阶级。

至于贵族大臣和商贾?他们能够中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