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打得竟然如此之惨烈!”坐在一间茶馆内的胡志刚,翻来覆去地看完了那几篇讲述清、准战争的文章,一时间有些惊诧莫名。
他买的报纸名曰《号角报》,是登莱开拓队政府创办的机关报,取宣传东岸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信息的号角之意,发行范围覆盖整个胶东半岛、辽东数县,甚至就连黑水、满蒙、宁绍地区都有一定的客户群,算得上是一份知名报纸了,比宁波的《国民报》发行量大了一倍还不止。
自从东、清议和,开放边界后,《号角报》就派了两名记者常驻天津卫,收集得到的各类信息,然后通过定期开来的小火轮送回位于烟台的报社总部。另外,他们也在北满地区的哈尔滨堡派了记者,这些记者身体素质强悍,能骑马,速度快,经常深入白山黑水间收集第一手素材,为报社在满蒙事务上的报道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新出版的《号角报》综合了前阵子各方得来的消息,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清、准战争进行了专题报道。应该说,他们的这系列报道的准确性还是很高的,因为消息来源很多,既有来自满蒙地区的东岸官员和蒙古贵人们的看法,也有从北京、天津收集到的各类公开或非公开的消息,甚至就连来自陆军情报部门的点评都有,报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堪称无与伦比,以至于此刻胡志刚已经打算多买几份报纸送回国内,说不定还能获得赞扬呢。他很清楚,即便是朝堂上的大员们,也不一定有这些东岸记者知道得多,毕竟他们已经失去了在满蒙的情报网络,对如今被准噶尔蒙古盘踞的漠北草原也知之不多,就全面性而言确实比不了《号角报》。
《号角报》指出,虽然清国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坐镇张家口,各部加起来十多万人马轮番出击,寻找噶尔丹决战。但老家被抄的噶尔丹并不气馁,他以漠北蒙古为根基,跟康熙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一边打击跟着满清混的蒙古部落,劫掠他们的牛羊财产,一边伺机歼灭落单的小股清军,让满清上下大为头疼。
而且康熙似乎低估了噶尔丹的战意。虽然老窝被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抄了,很多补给断了来源,但这厮人格魅力很强,能够笼络住跟随他出征的准噶尔蒙古官兵,同时也在收买、拉拢没有南下的喀尔喀蒙古部落,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几个月前的时候,双方在漠南蒙古爆发了一场大战,清军调集了精兵强将,击败了噶尔丹的人马,获得了斩首三千余级的效果。但令人感到沉重的是,清军方面也死伤了小两千名满蒙汉官兵,其中甚至包括数十名将官。不过好在清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死得起。噶尔丹的核心武装不过就当初带到草原上的那万人,死一个是少一个,比拼消耗肯定是拼不过清军的。
清军从这次战斗也看出来了。在草原上作战,打赢应该不是问题,如何能够捉住噶尔丹的主力将其歼灭,才是一个大问题。茫茫大漠,地远数千里,几万人撒进去,简直翻不出一点浪花。而且,这补给也是个大问题!你看噶尔丹手底下有好几万人马,但最近一年他最多一次统兵都不超过万人,何也?补给困难啊!几万人聚集在一起,人吃马嚼的,还得长期作战,这需要铁路才能保障充分的补给啊!因此,噶尔丹只得把手头那几万精骑都散出去,让他们自己就食他处,自己只带着最精锐的部分,一边抢劫,一边伺机咬康熙一口。
这样就比较讨厌了!康熙没有办法,也只能下令分兵,宁夏、大同、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等地是屯兵大营,平日里大军驻防,补给由关内输送。草原上就放一些小股骑兵,起到监视、预警的作用,一旦发现噶尔丹的踪迹,就立刻汇报上去,然后就近派出大军进剿。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些被动,但却是最省力、省钱的方法。不然的话,十多万大军在草原上做跑步运动,空耗军饷、物资、粮食,有意思吗?
这样一来,目前草原上的局势就陷入了僵局。清军实力占优,却没法在短时间内将优势转化为胜势,而噶尔丹呢,因为老窝被抄的缘故,有点腹背受敌的感觉,目前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稳定内部。总而言之,目前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最终决战的来临。而这种决战,看起来清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以上便是胡志刚从东岸报纸上读到的内容,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部分他自己的思考、脑补,但应该大差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