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八 重逢(第二更)(1 / 2)

永夜君王 烟雨江南 1917 字 1个月前

听潮城外,一片肃杀。

帝国大军早已撤退,只有城外巨大的营区痕迹,以及城中的满目苍夷,默默诉说着数日前的那场大战。

即使是白天,城内也是一片死气沉沉,家家户户门户紧闭,街上只能看到少许行人,也都是匆匆而过。还在劳作的只是少数人,他们把一车车的尸体运到城外,挖坑填埋。沿途没有人跟随,也没有人哭泣,这些都是没有人认领的尸体,到了最后,也找不到一个愿意为他们哭泣的人。

路边的行人,以及窗前凭立的人们,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运尸车,偶尔眼中会流露出悲哀与恨意,但大多时候都是漠然。

听潮城的城卫军早已被打散,还幸存的战士都脱下了军装,藏在自己的家中,不肯表露身份。整个城市人们的心气已经被打掉了。连他们视若神明的骆冰峰都已战死,何况又有传言说,在骆冰峰的死中,天王张不周也有暗中下手。是以人们心中的依靠,就此崩塌,如同此刻的圣山。

帝国大军撤退得很突然,几乎半日之内就走得干干净净,所有来不及带走的装备都就地销毁。在听潮城内,这两天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然而城内却并没有出现大的骚乱,也不见抢掠和强奸等事。

这是因为在当日一战中,听潮城不光城卫军在战斗,许许多多热血悍勇的市民也拿起武器,参加防御。

但是在帝国极具优势的火力面前,尤其是来自头顶战舰那坠雨般密集的炮火,一切被认为坚固的防御工事都显得不堪一击。那些原本根本不被瞧得上的佣兵,被宋子宁武装到了牙齿,并且以有些笨拙却坚定的战术动作,一点点挤压着城卫军的防御空间,直至将他们的防线彻底摧毁。

宋子宁用史无前例的战舰与重炮支援,短期但极端的训练,以及完美无瑕的指挥和各军种协同,给中立之地的各大势力好好地上了一课,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帝国的正规战争。

进驻听潮城后,宋子宁又以铁血手段整肃城内秩序。但凡不听管束,以及趁机滋事的,都就地格杀,无须审议。是以到了现在,听潮城内的好事之徒,在防御战时被杀了一批,在帝国进城后又被杀了一批,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还活着的人对宋子宁的残酷手段记忆犹新,帝国军虽然走了,但谁都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回来,也不知道回来后会做些什么。是以快两日过去,都没有人出来组织秩序,更无人重新召集城卫军。这座昔日人族最大的城市,现在就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当永夜联军的战舰出现时,摆在永燃之焰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此刻魔裔已经和先期抵达的部队汇合,实力大涨,已能和血族与蛛魔部队平起平坐。永燃之焰看过圣山处的空间通道后,只说了一句话:“通道后日开启,可持续一日。”

永燃之焰的话自然是不会错的,整个永夜联军立刻沸腾,以最快速度整编和扎营,并派军队接管了听潮城的防务。

整个接管过程异常的顺利,没有反抗,也没有预想中的袭击,平平静静地就移交了控制权。以至于负责接管的魔裔公爵都有些糊涂,一直在问左右,这个城市以前是否是永夜而非人族的领土。

接管城市之后,三族也无心深入掌控,仅仅是定了个宵禁就了事。毕竟离通道开放只有一天时间了,时间极度紧张,谁也没心情去找城民的麻烦。

强者们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比如探测通道对面的情况,以天机术推衍未来的风险,观察通道的状况,等等。最重要的事情则是,能够送进去多少人,以及顺序。

大漩涡通道开启,永夜知道的本就比帝国晚,先期过来的魔裔以及林嘉尔舰队本身都是距离中立之地最近的部队。结果林嘉尔舰队被千夜打残,而先期到来的魔裔又被宋子宁展示的武力压制得死死的,根本不敢出头。他们也没想到宋子宁竟会如此果决,悍然集结全部兵力,一举打下了听潮城,抢先将人送进了大漩涡。

现在摆在永夜面前的就是一道难题了。先进去的人很可能遇到帝国的伏击,谁都知道从通道穿出的一瞬间是最虚弱的。但如果进去得晚了,通道本身也会变得不稳定,那时说不定还没有等到帝国伏击,自己就先死在穿越过程中了。

而且因为事出仓促,永夜各族也没来得及商议出一个各族都能接受的方案,仅仅是大致定了各自的名额,就急匆匆地赶往中立之地。而血族和蛛魔都没想到永燃之焰会突然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原本都谈得差不多的事,又要横生枝节变数。

永燃之焰虽强,但血族和蛛魔两族也都不弱,要说名枪,也都各有一把。所以稍许让步还可以商量,若想让血族和蛛魔大幅让步,那是想都别想。梅丹佐和洛克萨虽然不在中立之地,但和身在现场也差不多。

如此多的事,想要在一天之内处理完毕,实是难上加难。

听潮城外,山岭已被冰雪覆盖,黑色的岩石和白色的积雪层层堆叠,绘出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在一块岩石上,立着一个单薄瘦小的身影。那是一个少女,有些凌乱的长发在寒风中飞扬,小脸冻得有些苍白,鼻尖则是一点通红。她呼出的气都化为白雾,眉毛甚至是睫毛上都积了些冰霜。

她身上披着件破旧不堪的麻布斗篷,每当有寒风吹过,她就会下意识地裹紧斗篷。可是麻布天然透风,保暖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她依旧会冻得瑟瑟发抖。

在她身后,有一块长方形的突起,不知道是什么,完全被裹在斗篷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