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出去的承乾听到殿中惊呼,也转身往回跑,
承乾跑进殿中,一把从内侍手中接过父亲,抱在怀里,将他抱往榻上,
皇帝睁开眼睛,
看着那么近的太子,很费力的道,“大郎,阿耶与此事无关,”
“陛下,先别说话,已经去传奉御了。”
“叫阿耶。”李世民道。
······
皇帝虽下了消息封锁令,但如褚遂良所说的一样,这种消息是封锁不住的。
宫里这边虽下封口令,
但许多权贵世家,在洛阳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武怀玉遇刺,在洛阳根本瞒不住,各家知道消息后,都是第一时间往长安传递。
官方八百里加急,一日夜把消息送到长安,
而其它家的消息略晚一些,但两天三天也能送到。
长孙无忌是在昨天晚上知道的消息,
他在洛阳做了五年都督,而且长孙家以前就在洛阳。
发生了这么大事,洛阳长孙家也是让人火速通知长安家长,他们不仅派出了轻骑快马驰报长安,
而且还动用了信鸽。
不少顶级权贵,都会有自己的通信渠道,而在两京之间,甚至有信鸽。
这些信鸽比八百里加急驿马还快,只不过训练和养的成本也高,要定期把信鸽从鸽巢带到另一個城市。
长安鸽巢的鸽子运到洛阳,洛阳鸽巢的鸽子运到长安,
利用鸽子返巢的特性,当需要在两京间传递急信时,就可以让鸽子携带信件返巢传信。
信鸽一个时辰能飞小二百里,一天能飞三四个时辰,如果是千里以内,信鸽还是比较快的,
而如果几千里外,则驿卒通过不断换马换人,能够连续不断的传递信息,会更快更准,而信鸽却还有可能遇到猛禽袭击拦截等。
长孙无忌家就在两京都建有鸽巢,训养了一批信鸽,定期把两边的鸽子运输调换,这样就能使得两京间传递信息仅要一日时间。
书房。
长孙无忌一人坐在书案前,看完了手中的密信,将其点燃在火盆中烧尽,又倒入一杯水,把灰烬也给搅成泥。
把信处理完,
长孙无忌坐在榻上,沉默许久,脸上神情很严肃,甚至有些不安。
信是褚遂良秘密传递给他的,
透露了一个极不好的信息给他,武怀玉洛阳遇刺,皇帝极为震怒,现在皇帝又怀疑此案是长孙无忌幕后指使,
因为现在刺武案涉及到的一个重要人物,洛州都督府长史杨光武,虽是弘农杨氏人,但却是他长孙无忌的老部下,而且是他用五年时间就从七品县令提拔到正五品长史的。
而且,
杨光武的一个女儿,也嫁给长孙无忌的次子,上党郡公长孙涣为媵妾。
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极为密切的。
现在杨光武刺武案嫌疑极大,那自然而然的就牵连到了长孙无忌这。
说实话,
长孙无忌昨天刚收到洛阳飞鸽传书的时候,也是非常震惊的,他收到的信息甚至比皇帝收到的八百里加急还要详实一点。
他第一时间就怀疑是皇帝要除掉武怀玉,
功高震主。
可现在褚遂良的秘信,却让他疑惑了。
难道不是皇帝动的手,那是谁?
他自己可是很清楚,他可没对武怀玉下手,杨光武也不可能,他收到的消息,杨光武身中数刀,命去了大半条,比武怀玉伤的还重。
而且杨光武这人,他很清楚,名门子弟,但就是一文士,本事有一些,不算太突出,更没有什么很大的野心,他不可能敢搞这种事情。
从现在的线索看,皇帝是最有嫌疑的,有动机也有能力,但皇帝的反应又让长孙无忌看不懂了。
皇帝的反应是伪装的太好,还是说皇帝真没动手?
但现在有一件很让他惶恐不安的事情正在发生,
那就是如果不是皇帝干的,那现在皇帝怀疑是他干的,他危险。
而如果是皇帝干的,那皇帝这态度,就明显是要祸水东引,他更危险了。
长孙无忌起身在书房踱步,这些年闲着,人越来越肥胖了,他摩娑着大肚皮,心中惶恐又焦躁不安。
本以为皇帝召他回洛阳,是要重用他了,甚至是要跟李绩取代武怀玉,
可现在看来,怎么都你是特意安排他来背黑锅的,
莫不成皇帝是要一石二鸟,先除掉武怀玉,然后栽赃他头上,再把他收拾了。
许久,
长孙无忌结束了踱步转圈,叫来了心腹手下。
“立马派人暗中调查刺武案,动用一切人脉关系和手段,查明真相。”
国舅现在只能积极自救,要想不背锅,就得查明真凶。
但假如真是皇帝幕后策划了刺武案,那他能查出来吗,真查出来了,又能把自己摘出来吗?
这一刻,长孙无忌内心萌生了退意。
苦思许久,
长孙无忌重坐到书案前,研墨提笔,开始写奏表。
向天子请辞太子太师之职,并请辞太尉,长孙无忌说自己家族遗传的气疾发作,消渴症也加重,他希望能够回洛阳安心治疗疾病疗养身体。
辞表当天就送进了宫。
紫宸殿中,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此时送来的这封辞表,却不由加重了对大舅哥的怀疑,这是做贼心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