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老师循循善诱人(2 / 2)

“嗯,朔方两百顷、河北二百余顷、关中百顷,山南、河东、陇右、蜀中加起来也有二百顷吧,算来应当有八百顷地了,”

就比如说前朝,隋朝一统天下,结束汉末以来几百年的纷争,是很伟大的。炀帝也是个很有本事的皇帝,他雄心勃勃,推出了许多改革之法,但是呢,他就是过于自负了,结果就是他的改革之法,触及了隋朝最根本的统治阶层,

最终的结果殿下也是看到的,关陇贵族都纷纷起兵,”

一勺勺猪食倒入槽中,两头猪便猛的吃起来,吃的那个香甜,那个大声。

说着,郑老汉还从猪食桶里直接捞出来一大块红薯,就直接吃起来。

庞孝泰曾跟怀玉说他老家岭南郁林那边的猪种不错,黑背白肚银项圈,白里透红赛贵妃,这猪据说源自汉代培育,还曾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罗马,

到如今,这些猪品质很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母猪繁殖力高,早熟易肥、肉质鲜嫩,

缺点倒也有,就是长的慢。

大唐的许多货物一般是分三档的,细次粗。

承乾挑了一头,

这猪正在圈里乱窜等着进食呢,结果被皇太子选中了。

至于说那些千里马,或是名贵的大宛汗血马等,百贯几百贯都有。

“它们吃的可真香。”承乾笑道。

“熟能生巧而已。”

再卤点猪耳朵,熘个猪肝,炒个肉丝······

一头大黑猪,半天功夫,就变成一顿杀猪席。

“这么说猪价也不高啊,这么大的猪,也就跟只羊价格相当,还要养那么久,每日两顿煮猪食。”承乾道。

两税法虽好,但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损害皇权基石,也就是统治的根基,是贵族官僚士族集团,甚至是地方豪强地主阶层,所有这些有资产的,有田地的,都会在这个两税法新政中受损,而不是受益,这就,注定了这个政策现在会面临极大的阻力。

承乾对牛猪羊这些不太了解,不过他对马相对了解点,长安马市上的马,种类就很多,外貌粗壮只能驮挽的四五贯钱,可以骑乘的起码八九贯,

“好,就那头吧。”

“两税法从长远来看,自然是有好处的,如今的租庸调制,其实已经有很大问题,迫在眉捷需要改变,但任何制度的改变,都必然会触动许多既得利益者,必然反引起反对,如果简单的强制推行,那么就会激发矛盾,引发冲突,

自有了红薯土豆这些祥瑞庄稼后,搭着主粮吃,每日总算能填饱肚子,这些红薯土豆产量高,虽说不太扛饿还喜欢放屁,但比吃糠咽菜可比多了。

武怀玉拿着根大筒骨吃的也挺高兴,

最便宜的草马十来匹绢就买的到,跟个便宜的奴隶价格一样。

八万亩地,就仅仅是义仓粮一项,亩纳两升,那就多纳了一千六百石粮了,而如果以后实行两税法,那地税每亩还要翻上几倍,岂不是一年要多纳五六千石粮?

老师为何又愿意呢?”

长安现在最新的猪价,一头百余斤的猪大约三百钱吧,刚好生绢一匹,”

“牛呢,牛现在值多少钱一头?”

如果简单的强制推行,那么隐患极大。

承乾也吃的很香,觉得每个菜都这么好吃,虽说猪肉贱肉,以前上不得皇家席面,但今天他亲自帮忙揪了猪尾巴的这杀猪菜,吃的格外好吃,

“真香啊,老师,想不到猪肉也这么鲜甜。”

承乾看着正在埋头猛吃猪食的黑猪,已经挺肥了,一大排的猪栏,每栏里都有两头。

承乾陷入沉思。

武怀玉已经让庞孝泰从他老家广西弄一些这种猪来,既可以养,也可以杂交培育新品种。

武怀玉提醒承乾,做事不仅不能操之过急,而且还得记得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你不能违背自己的根基。

好马那起码是三十贯以上。

“这是头公猪还是母猪?”

另外长安城一个泥瓦匠人,一个月工钱也就三百钱。

“老百姓如水,这老百姓殿下以为包不包括如臣这般的大地主?”

老汉做了多年佃户,要求很低。

十石米千余斤,一头猪也百余斤,价格一样,那到底哪个划算,承乾疑惑。

“殿下挑头猪,一会咱们杀了弄个杀猪菜吃。”

“那一头猪岂不是值十石米?”

黑猪还是此时养的较多的品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如关陇贵族集团,他们能建立西魏,也能建立北周,更能建立隋和唐,

当然,他们也还可以再建立一个其它的新王朝。

在贞观三年,各种物价大跌,物贱钱贵的时候,三百钱还是很值钱的,虽然有些商品价格还挺贵,比如说酒、茶、糖这些,但一些基本生活物资如粮、布等相对便宜。

一亩地能养四头猪,但种红薯的一般是旱地,顶多也就是一石半到两石粮收入,而养猪还有猪垫圈粪肥这副产品,论起来,养猪那是直接种麦、谷收益的许多倍了。

“都干净着呢,大锅里煮出来的,”

“这屠夫好大力气,一力就能把这大猪控制的服服贴贴的,刚才圈里四五个人抓呢。”

武怀玉啃着棒骨,看着承乾这么诚恳的请教,笑了笑,“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知殿下可记得?”

“那还有好多猪草。”

所以皇帝李世民就算早看明白了大唐现在根本国策的诸多弊端,甚至很紧迫了,但也没敢脑袋一拍,就要怎么样怎么样,都是小心翼翼,一点点的试探,甚至是各种交易与妥协。

“老师为何又愿意呢?”

面对这提问,怀玉微笑,“我武家如今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大唐,国家兴盛稳定,我武家也才能兴旺长久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