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狡兔三窟(2 / 2)

“此外,学士家的子弟,日后若来南朝经商,某的那几位朋友是愿意行方便的!”

“而且……学士啊……人言狡兔三窟……学士就没想法?”耶律琚目光灼灼的看向吕嗣立。

吕嗣立自然是秒懂。

他沉吟起来,犹豫起来:“这样不好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嘿!”耶律琚笑起来。

若是旁人说这句话,他耶律琚还会信。

可吕嗣立说这样的话,他是不信的。

因为,吕嗣立的底细,耶律琚是最清楚的。

和他一样,吕嗣立是当年魏王(耶律乙辛)提拔起来的。

魏王败亡后,他就转身,想要挤进皇太孙身边。

但没有挤进去,最后没有办法,就死乞白赖的抱上了兰陵郡王的大腿。

标准的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什么气节、骨气,统统没有!

但是贪婪、好色的程度,连他耶律琚也要甘拜下风!

吕嗣立咽了咽口水,看向耶律琚,问出了他最后的疑虑:“贩人为婢,南朝能允?”

南朝的士大夫们,可是最唾弃以人为畜的事情了。

一个两个,私底下悄悄的买卖,可能还无所谓。

但若是成百上千……

南朝的士大夫们恐怕就要暴走了。

耶律琚笑起来:“如何不行?!”

“只要想个法子,给南朝一个台阶下就行了。”

“譬如说以牙行为名目来做!”

他现在在汴京的外室李师师,当年就是通过牙人与桑家瓦子的人签了契书,拜了买主当养父。

养父教育女儿,是不是天经地义?

哪怕打骂虐待,也是为了她好!

而女儿怜惜养父孤苦无依,情愿自愿为娼,与瓦子签下契书,在瓦子里卖笑赚钱,是不是很合理?

中间加一层皮而已,多大的事情!

吕嗣立愣住了:“这样也行?”

“权变嘛!”耶律琚笑起来。

吕嗣立颔首:“也是……士大夫当会权变。”

这个事情确实做的!

特别是对他个人来说,可谓是公私两便。

既能作为首倡对高丽用兵的文臣,得到天子欢心,也可以在南朝捞到好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耶律琚那一句‘狡兔三窟’打动了他。

他虽然是文臣士大夫,但终究额头贴着魏王的标签。

他也怕未来的皇太孙清算他。

狡兔三窟,想办法在南朝这边,留条后路,确实不错!

于是,吕嗣立当即道:“那下官这就去写奏疏,然后命人快马送回南京!”

“善!”

……

两个时辰后。

耶律琚在都亭驿内的一处密室,见到了刑恕。

两人见礼之后,耶律琚就将一封信,塞给了刑恕,道“烦请刑学士,将此信转交给桑家瓦子的杨员外。”

刑恕楞了一下,但还是接了过来。

杨员外?

他自知道,那是刘家的家仆。

而刘家是章献明肃的外家。

现在,一个刘家的世仆和契丹使者勾连上了?

还有书信来往?

若是过去,这是捅破天的大事,一旦发现就是族诛。

但现在嘛……

刑恕不动声色的收下来,也不问缘故。

因为刑恕很清楚,刘家、曹家等外戚现在是当今天子的忠犬。

不仅仅极力配合着天子的许多动作。

还出钱出人出力,在专一制造军器局那边搞出了好大的动作。

当然,他们也不吃亏!

以刑恕所知,天子不止给与了这些人超高的回报与许多特权。

还特意在宋辽交子贸易里,将很多订单指定给了这几个已经纳了投名状的外戚家族名下的作坊。

所以,刘家人肯定是在替官家做事。

耶律琚却根本没有想太多,他是个聪明人。

既已决定了狡兔三窟,就不会再犹豫。

何况,这次回到汴京,他还得到了一个喜讯——他那养在汴京的外室李师师,有了身孕。

这让他非常欢喜。

自己要有子嗣在南朝了!

他的孩子,未来会在南朝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这样,就算将来他在辽国出了意外,他也不会断子绝孙。

故而,这次再来汴京,他的合作度和积极性都提高了许多。

就像这次的事情,他甚至都没有多问什么。

只要好处到位,只要能结下人脉,他就愿意冒些风险去做。

“对了!”耶律琚将信交给刑恕后,忽然问道:“学士,我听说贵国朝野如今都在谈论着‘格物致知’的圣人大道!”

“我还听人说,将来贵国科举取士,可能会侧重格物致知?”

“不知是否有此事?”

刑恕微笑着道:“格物致知,确是圣人之道,我国朝野也确实在热议此事……”

“但将来科举的话……只能说,全凭官家圣意决断了!”

“不过,如今我朝‘格物致知’的大家,首推的就是当今官家的近臣心腹沈括了。”

“某听说,将来官家可能会在汴京学府里,也专开一课,教授‘格物致知’!”

“嗯!”耶律琚听着点点头:“如此便好。”

“不知道,将来犬子有没有希望,拜在那位沈先生门下?”他盯着刑恕的眼睛。

刑恕自然听得懂。

当即微笑起来:“令公子才俊无双,某相信沈提举是很乐意,收下这么一位爱徒的。”

“善!”耶律琚点头。

有了刑恕的这句承诺,他就放心了。

他的孩子,将来在南朝,也一定可以做人上人。

至于那所谓‘格物致知’?

老实说,耶律琚根本不放在心上。

在耶律琚眼中,这不过是南朝人在自吹自擂罢了。

昨天汴京新报上的那一篇‘格物致知’可‘格尽天下万物之道’,看着就不真实。

哄哄小孩子可以,想要骗大人?做梦!

不过,南朝既然如此重视此事,那么,未来科举恐怕就会侧重于此。

既然如此,那他耶律琚当然得给自己的子孙铺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