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伴读和涟漪(1 / 2)

第266章 伴读和涟漪

“青苗法的事情,先且这样吧……”赵煦跳过了要和章惇继续讨论青苗法的程序。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

而细节方面,自然是要大臣去处置。

不然的话,要宰执做什么?

章惇举起朝笏,就想着要拜辞,赵煦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了他。

“章卿……”

“朕听说卿子持,年纪只比朕大一些……”

章惇低头答道:“奏知陛下,犬子持年已十七……”

“也就大七岁而已!”赵煦笑了起来:“朕正好缺些伴读,明春就让卿子入宫,陪朕一起读书吧!”

章惇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这皇恩浩荡,却由不得他立刻就拜谢:“臣谢陛下隆恩……”

而且,好多事情,特别是涉及那些需要选择的时候,其实都是张氏在推着章惇前进。

他这样的人,富贵可以,但只要敢在朝政上伸半个爪子,就会被士大夫们抓着吊起来打。

现在官家,忽然推恩,让他儿子章持明年到宫中伴读?

这是天恩浩荡,也基本是预定了一个进士及第——官家身边的伴读,若是连个进士都考不中,那岂不是在说官家自己的学问也很拉?

这样官家长大了也就对这些人有了感情,自然会和他们亲近。

但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章惇家里真正做主的是其妻张氏。

同时也说了让章持入宫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儿听说仁庙读书有晏殊伴读,儿很羡慕,所以就想找些伴读,恰好章惇入宫,就点了其子之名。

“当弹劾之,罢黜之!”

“特别是,若地方上了事情,需要人去坐镇的时候……”

……

富商当然也知道是如此。

崇文院的官吏们交接后等这老吏一走,就有人打着检查的幌子将那份起居录拿了起来。

“今日为夫奉命独对,官家忽然言及持儿,还说让持儿明春去经筵上给官家伴读!”

然而……

配合着宫中消息,官家圣旨甚至允许章惇选时间入宫陛见。

章惇乘车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张氏和往常一般,早早的领着家人在门口等候他。

说着,她就问着太皇太后:“娘娘觉得呢?”

章惇大概能猜到了。

虽然看不得那位官家的模样,但他能大抵感受到,官家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官家是怎么知道他的?”

她抓着章惇的手,理解了章惇的担忧。

而汴京城发达的商贸,使得借贷成为了一件寻常且普通的事情。

自古,伴君如伴虎。

章惇还送行了呢。

“夫君,为何没有推辞?”张氏问道。

搞得韩缜不背锅都不行——天子都肯收买你了,你这个大臣背个锅怎么了?

所以,韩缜在先帝驾崩后,听说要外任那个高兴啊——终于,可以不背锅了,爽!立刻就上了辞表,高高兴兴去了苏州。

“那章子厚,得寻个机会,让他出知才行!”

比如说韩缜熙宁割地前,先帝就对韩缜大加恩赏。

可赵煦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卿不可推辞,朕意已决矣!”

当然,前三就不要想了,有那个实力都不可能让其前三。

特别是章惇之子,据说明年就要入宫,给官家当伴读。

先帝的时候,每加隆恩于大臣,就必然是让大臣背锅了。

章惇直到步出左昭庆门,依然是满头雾水。

对这种人,谁敢得罪?谁又愿意得罪?

赵煦回到大内,换回便服,便去了保慈宫里。

以天子之尊,贿赂宰执。

元祐时代,章惇被贬,几乎中风,就是章持入宫,在高滔滔面前,戳破了旧党结党,一手遮天的事情。

就像王诜家族一样!

想着王诜的家族,这个贵族就缩了缩脖子。

什么地方呢?

“官督民营?”

等他进了门,张氏更是亲自为他解下衣袍,脱下靴子。

向太后更是提议:“六哥确实应该多找些人来伴读,亲近宰执、勋臣,方是长久之道!”

于是,搞得乌烟瘴气,上下沸腾。

说着,他就要推辞。

宰执们只能捏着鼻子,陪他一起玩祥瑞过家家。

……

考虑到他章惇的履历,也考虑到官家自始至终在朝野大臣面前展示的姿态。

张氏叹了一声,想到了当初真庙欲封禅泰山,并大兴土木。

捧杀!

将勋贵子弟,都安排到官家身边。

章惇松了松衣襟,他知道,此事一旦出现,朝野物议必将汹汹而来。

起居郎范百禄,将今天在崇政殿中记录的文字,最后整理了一遍,润色之后,就将之盖上起居郎的印信。

接着他换来一个老吏,嘱咐道:“送去崇文院归档到元丰八年十月政目下,贴注丙戊日……”

整个家族甚至都可能被连累。

他再留着,得耽误多少事情?

王家的女儿,据说现在连出嫁都是难题。

于是,章惇只能再拜:“那臣便告退了……”

等到明年,再想个办法,把武学那边更纂在手里面。

这个从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妻子,既是章惇的贤内助,也是他的灵魂伴侣。

这种小事,两宫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嗯!”

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他自身的安全感了。

“若是过完年,广南西路出事的话……”章惇想着。

章惇叹息着:“官家隆恩,况且当时官家还说了‘卿难道忍心,朕在宫中独自读书?’……话都这样说了,为夫哪里还敢推辞?”

“舍章相公,谁能为之?”

御史台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子厚还有事?”赵煦却是微笑着问道。

不过,章惇这个人,有着严重的道德洁癖。

但他害怕朝野反对,就给宰执大臣赐下大量珍贵之物。

供起来还差不多!

锦衣贵族问道:“那依明公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