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闹市里,有一茶楼,环境布置的清雅幽静,郐县城中的名流文士,独爱在这里品茗会晤,高谈阔论。

与郐县城外的哀鸿遍野相比,这里恍若人间仙境。

这群文士们,嘴里塞着最精美的菜肴点心,聊着城外的民不聊生,面露悲天悯人之态,大力抨击当下朝政局势的混乱,痛斥远在盛京的群臣无能。

“去岁新皇登基,世道就乱了啊。”一名肥头大耳的文士,咂了一口茶,仰天长叹道。

“先皇去的突然,新登大宝的天子年少,不满二九,那些早已执掌一方政权多年的王侯们,怎甘心屈居于一黄口小儿之下,于是纷纷起了狼子野心,如今朝廷弹压不住,诸王又不听天子号令,各自为政。现在看来,此后世道大乱,是必然之事啊。”说话的文士摇着羽扇,紧随其后感叹道。

“今年初春鲁王和瑜川王打了一仗,瑜川王输的是一败涂地。瑜川王的封地衍州下辖的二十八个县城,也被鲁王如蝗虫过境一般占领洗劫,且纵容兵将在城内烧杀抢掠,衍州如今已成人间炼狱!”

又一文士义愤填膺,大饮一口茶,将茶杯拍在案几上痛斥道:“如今城外那些流民都是从瑜川王的封地衍州逃荒过来的!鲁王行如此惨无人道之事,必不得好下场!”

“罪魁祸首还是那瑜川王!为了与鲁王争一美姬挑起战乱,却又无甚本事,如此不堪一击,丢了封地!跑的倒是快,投奔了他一母同胞的哥哥庆阳王,当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说到底,还是天子无能,无法约束诸王,导致天下大乱之兆初显。两王之战后,如今局势更见恶劣,各地群雄并起,大济朝廷已无法号令其下各州郡之地了。“

“冬初,听说有那蛮族吴姓贼子,率领十万铁骑,长驱直入,已冒天下之大不韪,带兵围困了皇城盛京!”

“还有此事?那岂不是只差一步,便能长驱直入,攻入皇城,威胁天子安危了?各方王侯至今竟无一人施以援手,就这么坐视天子被困?可是确有其事?”

“确有其事!”

得到肯定回答,众文士大惊!竟真有贼子如此大胆!天子受命于天,如何敢对其不敬?闻氏皇族内乱,到底是姓闻的一家之事,异姓之臣如何敢觊觎皇权?不怕天降神罚吗?

“真的!”肥头大耳的文士肯定道:“我二叔在盛京,官拜大鸿胪,据他传回的消息,朝臣已与那贼子吴奎谈妥条件,只要他肯解封盛京,可许他丞相之位。”

这肥头大耳的文士,名唤王吉,出生末流世家王家,乃郐县本地豪强,他口中的二叔,是他们王氏倾全族之力,培养出的当代掌舵人

然而,还未等这位京官二叔,带领他们王氏族人脱离这小小郐县,就逢当世大乱初显,也是他们王氏时运不济。

摇着羽扇的文士激愤站起身大喊:“堂堂天子竟被一蛮族贼子胁迫,天子威严何存?我大济国威何存?”

众文士人听闻此等消息,更是心乱如麻。

一文士却嘴快,直直喊出心中所想:“局势竟然如此之差了?闻氏皇族气数将尽,这天下各路诸侯已成气候,乱世将起,这未尝不是你我等功成名就的大好时机啊!”

此文士所言,为众人打开了新思路。

众文士脑海里纷纷调度出各路诸侯的生平,以及性情,还有其下所属势力。想提早前去投奔,也好谋一个从龙之功,封妻荫子,让自己家族也能晋升成那一品世家,保百年钟鸣鼎食。

众人一时失了谈性,纷纷思量起如何从中谋利。

天下大事,他们看不尽透,可以暂时先观望,但切身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却是要好好谋划一番的。

王吉家做的就是钱粮生意,郐县城中八成的粮铺,都是他家所经营。如今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囤积良田,收民为奴的大好时机啊!

那些人都饿的活不下去了,现今可能只需拿出半斗米,便可换一青壮劳力为奴,美哉!

城外的流民,是要好好去搜罗一番了。此事宜早不宜迟,王吉摸着肥胖的下巴,暗里盘算,笑得好似一尊弥勒佛。

县衙后宅。

林者云与一干家眷正在用午膳,刚用食到尾声,管家便匆匆跑了进来,对林者云叉手行礼后,弯腰双手奉出一份朝廷下发而至的公文。

林者云当即便揭开用漆红印泥封口的公文,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林知皇离得极近,扫了一眼那份公文内容,其上文字奇形怪状,字认识她,她不认识字。

林知皇:没想到活了三十一年,还有当文盲的一天。

穿越到这里后,还是有点好处的,她发现自己的记忆,变得非常强大,刚才只是粗粗扫了一眼那份公文,虽然不懂其意,但其上所有的内容,却都被她如摄像记录一般,记忆了下来。

林知皇此时虽然不懂字的意思,但只要她想,随时都可再将那份公文的内容,临摹下来。

更离谱的是,以前她在现代生活的记忆,也变得十分清晰。看过的书,讲过的话,都像视频一样,储存在了她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