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35、父子之间(1)(1 / 2)

当日英廉与余文仪为惇妃请脉,皇帝等来的不是余文仪对惇妃过月不喜之事的回奏,等来的却是余文仪祈求告老还乡的请求。

皇帝收到奏本时,正坐在炕上批阅奏折。

地下安放一桌一凳,十五阿哥颙琰坐在上头,将皇帝批阅完的奏章恭读一遍。

这便事实上是太子的功课了。

皇帝举着余文仪的奏本,瞟了颙琰一眼,看似自言自语地道,“哎哟,这余文仪说是自己年纪大了,身子又病,便想告老还乡,这还真叫朕为难啊。”

颙琰也不由得抬眸向皇帝望过了过去。

余文仪年过九十,这样的高龄还在担任刑部尚书之职,古往今来也没几个,故此颙琰自是知道余文仪的。

皇帝便也望住颙琰,“小十五啊,你说朕这是准了他的奏,还是不准呢?”

此事倒不是干系到什么江山社稷的大事,故此颙琰倒也方便置喙。

颙琰自座位上站起,恭敬向皇帝一礼,“皇阿玛为何为难?”

皇帝轻叹一声,“……呃,就是吧,他不是今年才回京来任刑部尚书的嘛。刚回京来任职,朕还原本要重用他,他就忽然说要告老还乡了,那朕还得另外选人,这便闪了一下不是?”

皇帝刻意避开叫余文仪赴内廷给惇妃请脉的事儿不提。

余文仪这个人,颙琰也清楚他大概的仕途经历:余文仪是乾隆二年的进士,考中那年都五十了;散学之后,初任刑部主事,二任刑部员外郎,三任刑部郎中,四任福建福宁府知府,五任福建漳州府知府,六任福建台湾府知府,七任台湾道,八任福建按察使,九任刑部员外郎,十任署理刑部右侍郎,十一任署理刑部左侍郎,十二任刑部右侍郎,十三任福建巡抚,十四方任如今这刑部尚书之职。

一位五十岁才入仕的老臣,四十年宦海沉浮,经历了十四次的职位变迁,方坐在这刑部尚书的职位上,不能不说余文仪的仕途并不算顺利。

要不是他高寿,若早早就亡故了,那他可能就也永远都没有如今这官居一品的机会。

颙琰这便琢磨出些古怪来了:按说,一个老臣熬了四十年,终于在九十岁官居一品的话,那这老臣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个职位的。若想告老还乡,他八十岁、七十岁、六十岁,甚至刚入仕的五十岁,都可以,不必要非要熬到此时才放弃。

颙琰向皇帝行礼,“儿子觉着,此事之中……仿佛有些蹊跷。”

.

皇帝满意地叹口气,“说说,怎么蹊跷了?”

颙琰却也谨慎,缓缓道,“如此九十岁高龄的老臣,又是六部尚书之职,儿子想替这余文仪向皇阿玛求个恩典,派个太医,带了御药房的药,先去给他瞧瞧吧?”

“兴许用了太医的医治,兼之感受到皇阿玛的恩遇,说不定余文仪这病就也好了。”

皇帝盘腿想了想,“嗯,你说得对。那你替朕参详参详,叫哪位太医去才好呢?”

颙琰垂首想了想,“既然皇阿玛是要施恩给余文仪,那如今太医院之中声誉最为隆厚之人,莫过于刚刚被皇阿玛授予恩衔的陈世官、罗衡等几位。那儿子想,皇阿玛不如就从这三位太医中派一位,携药而去。”

皇帝拍手道,“好,你这个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