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排除变数(1 / 2)

鹅的三国 中更 3032 字 1天前

武关道,商雒县。

赵云、文聘的庞大迁徙队伍鱼贯而行,在这里补充物资后,他们只携带了五天的粮草补给。

五天内抵达南乡,他们才能获取新的补给。

关中粮食储备艰难,他们这八千多人马一天的口粮,足够三万移民吃一天。

紧迫一些,给赵云、文聘三日的补给,也是能抵达南乡的。

就怕遭遇极端天气,负责补给的司马芝求稳,就多给了两天。

看着马拉雪橇队伍行动迅捷,司马芝不由思索改良雪橇,冬日荆州运输粮食的可行性。

从今以后,关中不会缺畜力。

想要粮食丰足,怎么也需要两年时间。

所以明年漕运期结束后,如果还有粮食运输压力,能不能用雪橇运粮?

心中有了想法,司马芝皱眉思索。

站在边上的裴潜见状,就问:“子华所思何事?”

裴潜外披斗篷,身边就停着一排商雒制造的雪橇,他还没到关中,就要奉命去荆州公干。

“我在想恢复武关道亭驿之事。”

司马芝说话声音比较大,引周围属吏、士人来看,就继续说:“若武关道亭驿如旧,调兵时各队逐次进发,轻易可日行百里。”

不需要扎营,沿途有亭驿可以住宿,获得食物补给。

裴潜听了呵呵做笑:“若如此,刘镇南如何能高枕安眠?”

司马芝也是跟着笑了笑,他在荆州的穷困生活,让他很难喜欢刘表。

但建设、恢复武关道的亭驿,这件事情必须早日进行。

做好这件事情,立刻就能形成有效威慑。

今后商雒的税赋、徭役,只需要维护道路、亭驿即可。

武关道人来人往,本就能带来丰足的商税和经济活性。

裴潜只当是司马芝当众故意这么说,为的就是借迁徙队伍把话带到荆州。

一番说笑后,裴潜带人上了雪橇,十余台雪橇次第出发,连成一串,汇入迁徙的队伍中。

裴潜南下,带去了给刘琦的各种礼物。

至于刘备、刘表,黑熊就没准备什么礼品。

给刘备的五千骑俘虏,已经极大的超规格了;至于刘表,则是不需要。

不是有意挫伤刘表的脸面,这本就是一种对刘表和荆州人的警告和姿态。

司马芝望着裴潜离去,脸上笑容收敛。

是他阻止了裴潜北上,没让裴潜圈进河东的漩涡里。

河东从叛的家族都在迁徙范围内,裴潜如果这时候去关中,求情人太多了。

不管答应还是拒绝,得罪人不说,还会把裴潜自己搭进去。

好在裴潜与刘琦私交不错,正好返回荆州,参与刘表、刘琦父子之间的角力。

因为这场角力,庞统更是离开迁徙大队,快马行进。

此刻的庞统,已经抵达南乡县,与伊籍会面。

五万金的采购计划,已让刘琦在荆南四郡的影响力大增。

可因交州牧张津遇刺,荆南人与刘琦发生了严重的矛盾。

赖恭原本是镇南幕府从事,被刘表转为刘琦伏波将军府长史。

按着人情常理来说,刘琦应该支持赖恭外出担任交州牧。

可张津这些年指挥交州兵多次介入荆州,荆南四郡是反复拉锯的中心,交州兵反复入境,自然不可能秋毫无犯。

所以荆南士人与交州存在难以抹除的仇恨,交州人对荆南人接管交州本就会心生顾虑和抵触情绪。

在刘琦的角度来看,袁谭可以轻易获得交州人的拥护,可以将敌对的交州立刻转化为可靠的盟好势力。

而赖恭呢?

没有交州人的支持和拥护,只能一步步打进去,想要坐稳交州刺史的位置,就要花费很多的成本,要死很多的人。

死的人多了,未来统治成本就高。

江东孙权随时可能侵入江夏,周瑜更是一度驻屯巴丘控扼洞庭,因为孙坚的原因,也因为荆南反抗刘表的原因,所以荆南人与孙权也眉来眼去。

比起刘表,江东孙权朝廷含量更高一些。

所以派赖恭去抢交州,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期间孙权肯定发兵来袭,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一鼓作气,帮赖恭抢到交州?

与其浪费机会、消磨交州人有限的好感,还不如一步到位把袁谭推上去。

有袁谭在交州,侧翼安全有保障。

刘琦有刘琦的想法,可荆南人呢?

荆南人更想征服交州,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交州的宝石、象牙、珍珠等等之类。

支持荆南人征服交州,荆南人自然会对镇南幕府回馈忠诚。

伊籍的讲述之下,庞统迅速掌握了矛盾的核心。

庞统有些疑惑,询问:“主公向来宽厚,如今怎么执意襄助袁显思?”

“应该是袁显思遣使游说之故。”

伊籍也不清楚江陵发生了什么,就说:“袁显思欲有联姻之意,两家若是结为盟好,那荆州自此稳固。”

“联姻?”

庞统皱眉,这对刘家来说,是高攀了。

伊籍点头:“正是联姻,为稳固盟约,两家互娶互嫁。”

见庞统慎重模样,伊籍继续说:“长公子欲保全荆州于乱世,此志向与袁显思不谋而合。故联姻立盟,以待天下安定。”

庞统神情微变,凝声:“机伯先生,荆州户口雄厚百姓殷实,此王霸之基也。欲凭借荆州基业用武天下者,前有孙坚袁术,如今又怎会缺乏?主公心性淳厚立志保境安民,若得关陇、交州之盟,可裂天下。”

“若此盟成,荆州将自缚拳脚,沦做附属为人尾翼。”

庞统深感焦虑:“以主公宽厚,彼辈略施小计,主公危矣!”

伊籍听了表态:“我南乡尚有兵卒三千,庞功曹若有用,本郡吏民愿举兵护卫长公子。”

“无须三千,给我百余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