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希望星(2 / 2)

“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挑战,”彭鹏笑着说,“但我相信,有了星遇号的技术支持,再加上我们工程兵的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成。我们是一个团队,共同的目标将我们紧密相连。”

在BTL-1649小行星的改造计划中,楚河、李威与彭鹏的团队将面临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正如彭鹏所说,他们是一个团队,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将他们紧密相连。

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浩瀚宇宙来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瞬间,但对于BTL-1649小行星的改造,却是一段充满奇迹的历程。楚河惊讶地发现,这3万名地球舰队的工作人员中,超过七成是华夏人,他们以惊人的效率和专业技能,展现了“基建狂魔”的称号并非虚名。从设计到施工,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作业,精准而高效。

仅仅3天,整体施工的设计图纸就已经完成。这份蓝图详细规划了BTL-1649小行星的每一个角落,将其划分为多个功能区:主炮区、核心能源区、停泊区、机甲库、桥舰区以及生活区,每个区域都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共同构建起人类在小行星带中的战略要塞。

主炮区的设计,由小团团带领的蓝星技术团队负责。这是一个可以变形组合的炮台,平时隐藏在巨大的挡板之下,一旦启动,炮台会展露真容,炮管延伸,准备发射。其威力相当于三十台新星遇号主炮的总和,是人类迄今为止打造的最恐怖武器,足以在战场上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核心能源区位于小行星的内核,利用天然的压力和离心力进行设计,效率之高,堪比16台新星遇号太阳炉全功率启动。它不仅为BTL-1649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还支撑着整个小行星的生活区和其他设施的运转,堪称心脏般的存在。

停泊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的需求,能够容纳5台新星遇号规模的太空飞船。这将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桥头堡,未来必将繁忙异常,成为星际旅行者和货物运输的中转站。

机甲库区分为生产区、装备区、待发区,从机甲的生产到维修,一应俱全,可容纳3万架机甲。占据小行星80%以上的体积,可以说,整个设计都是围绕这个区域展开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桥舰区是机甲战士的出战通道,小行星建成后,将拥有50个360°无死角的桥舰弹射区,能在最短时间内出动大量机甲战士,确保快速响应任何紧急情况。

BTL-1649小行星的改造,不仅仅是军事和科技的壮举,更是人类团结协作的典范。楚河、李威、小团团以及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个星际要塞的诞生。它将成为人类抵御虫族侵袭的坚固防线,同时也是探索宇宙深处的起点。

在未来的日子里,BTL-1649将承载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屹立于小行星带,守护着地球的安宁,开启人类星际文明的新篇章。

三个月的日夜兼程,BTL-1649小行星在基建狂魔的辛勤努力下,如期完成了改造。这座宏伟的星际要塞,不再是单纯的小行星,而是一座人类在外太空的壮丽丰碑,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着主体工程的竣工,再以小行星的命名来称呼显然已经不合适了。为此,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命名热潮。人们纷纷参与其中,希望能够为这座人类的骄傲贡献一份创意。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幻想,各式各样的名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最终,一个来自华夏大凉山的声音,穿透了喧嚣,引起了广泛共鸣。

在一个备受瞩目的综艺节目现场,一个小姑娘的名字提案,如同一缕清风,吹拂过所有人的心田。

当被问及为何将BTL-1649命名为“希望星”时,她站在台上,眼神清澈,声音坚定:“人类不能失去希望,一旦失去希望,我们就已经死亡了。希望星不仅是我们的希望,更是我们人类能继续走下去的希望。”

这番话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全球投票中,小姑娘的提案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BTL-1649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希望星”,这个名字,象征着人类面对未知与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持,它将成为人类在星际征途上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希望星的诞生,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它见证了人类在星际间的开拓精神。楚河、李威、小团团以及每一位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都将铭记这一刻,因为“希望星”不仅是一个地点的名称,它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