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墨桂没有提回墨家村的事情,何立文直接安排了他研制轴承,轴承最麻烦的自然是钢珠,毕竟现在没办法用机械成型,现在的钢材硬度虽然没有达到后世的标准,但是钢制轴承问题还是不大了。
有了钢制轴承便可以解决马车承重问题,另外也更轻松,承载力更强,转向也成为可能。
当然前期都是铁轨,暂时不需要考虑这个。
讨论钢珠制造办法的时候,何立文提了两个想法,一个就预制模具,一个是滴水法,后面再打磨,打磨墨家肯定是专业的,不需要何立文去提,预制模具最大优势就是尺寸可以确定好,最大的麻烦便是模具的制作,滴水法是何立文穿越前是有接触过的,这个相对比较简单,主是用一个过滤分流的装置将钢水通过过滤分流以后,直接滴入水中,这样就自然形成了钢珠,只要过滤装置比较准确,角度控制好,钢珠的尺寸便是基本上一致的,而且打磨相对容易一些。
墨桂当时接到任务后,又如同小孩找到新玩具一般,马上就到高炉那边开始试验,不到两天就制造出了钢珠,至于钢圈和轴心这个就简单很多了,无非是花费时间的问题,所以何立文忙新军的半个月时间,墨桂墨安两人不断地试验,终于折腾出来了第一套轴承,有了第一套,后面的相对就容易些,这个可以培训一些人按照经验来制作就好了。
不过轴承如果放一起比较,其实还是稍微有点差别的,不过不影响使用了,只要两边各自配合没问题基本就可以了。
解决了轴承问题,马车就相对简单了,铁轨和轮子配套就好了,当然要比后世火车的铁轨和铁轮小很多,毕竟载重也就一吨多,这个需要测试最后确定一下。
现在往灞上的铁轨已经铺好了,主要是人多,几天就搞定,所以何立文这两天也是和墨桂一起解决马车的各种问题。
教导团开始训练后的第五天,马车终于上路了,实测载重大概可以到两吨多一些,这匹马是普通马,如果是马车的话实测大概是四百公斤左右普通路面,水泥路面可以到接近八百公斤,加上有轨马车自重,比普通马车重两百多公斤,也就是说有轨马车载重能力大概是六倍左右,一个青壮体重大概是六十到八十公斤之间,加上武器装备的负重二十公斤左右,这样一匹马大概可以运输十到十二名士兵。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坡的时候需要增加一匹马在前面,两匹马并行就只能用外围的方式了,这样在以前的驰道上可以,但是如果是专门的通往外地的轨道便不可行。
另外下坡的时候要增加制动,或者是增加下坡的轨道摩擦力,又或者得有马匹在后面拉,所以长途的有轨马车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甚至包括地面下陷的可能,像松软地面可能就需要考虑水泥路基或者地面下面埋设枕木的方式了。
这个问题相对有些多,何立文根据实测以后整理出来的问题重新考虑长途轨道的解决办法。
当然现在到灞上的这一段问题不明显,一方面是全部是水泥路基,不需要考虑轨道下陷的问题,其次就是下坡路段极少,而且坡度小,但是以后如果从灞上运输下来这个问题就得解决。
“桂叔,马车可能要增加刹车的能力,不然下坡比较麻烦,总不能让马在后面拉着,这马可不太懂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