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源自然不会将一帮区区的读书人放在眼里,实际上他现在在做的事情要更加重要就在年后,汉王府将会新建翰林院和石渠阁,其中翰林院已经不再是过去明清时翰林院的地位,逐渐回归了它的本质,而石渠阁则是引申西汉时期的石渠阁。
在秦朝末年时,汉高祖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书典籍和档案,将它们收存在天禄阁和石渠阁中,因为二阁人都曾到这里查阅过资料,像史记就是参考了石渠阁内的资料所完成,也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经学圣地。
到了汉宣帝时期,汉宣帝曾经在石渠阁开了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萧望之等五经诸儒二十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过程记录称为石渠阁论,尽管大部分内容已经散佚,但尚有只言片语流传后世,并对后世的经学产生一系列影响,而这一次会议也使得石渠阁会议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一幕。
赵源重设石渠阁,倒不是为了收集汉儒经学,而是希望引用石渠阁会议的精神,将这里变成未来华夏学术界的制高点,从而制衡那帮子不听话的士林儒生因此,石渠阁的首席博士便是学海堂的陈澧等人,他们也将会正式下山,开始为新学造势。
为了让新学立即打响名头,赵源打算让翰林院和石渠阁一同编撰新朝文书,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华夏字典和华夏词典,二者编撰完成后将会成为未来华夏教育界的必学科目,其隐藏的影响力将会无与伦比。
早在清朝康熙时期,康熙皇帝便命令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编撰了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即后世大名鼎鼎的康熙字典。这本辞书不仅仅是康熙的文治体现,同时也蕴藏着他的政治野心。
而这一次赵源重新修订华夏字典和华夏词典,则是进一步溯本清源,本质上是一项政治工程,因此需要动用大量人力来完成,而这一举动也有利于继续整合当下汉王府麾下的文人体系。
除了这件事以外,南京、武昌、广州、安庆等地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踊跃出了大量的报社,这也是赵源先前开放新闻禁令的目的,大量的报纸将各种最新的资讯刊登于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向报纸上投递文章,其中不乏言语尖锐的内容,甚至有人隐隐将矛头对准了当前的工商业和汉王赵源。
对于这些内容,内务司也一直派人进行搜集,他们虽然不会干涉这些内容的刊登,但是也绝不会允许有攻击汉王殿下的事情发生,必要的时候得给这帮头脑发热的文人好好约束一番,也好让他们不会铸下大错。
“哎,写一些文章而已,天塌不下来,得允许他们说话。”
南京汉王府后花园内,赵源手中拿着一份清流报,脸上却没有丝毫的不悦。
一旁的罗广平却摇了摇头,道:“殿下,若是放任他们继续胡说八道下去,怕是于新政新宪有碍。”
赵源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
近些时日以来国内工商行业势力大兴,也引起了传统派的反击,许多人声称汉王殿下放任工商害民,与民争利,并非正道,不少士子有意借题发挥,大肆抨击商人横行,有违士农工商的祖宗之法,借此发挥对新科举的不满。
只是这些人到底报的什么心思,能瞒得过其他人,却瞒不过赵源罢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