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遭遇了几场大败之后,琦善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清军与复汉军之间战斗力过于悬殊,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清军已经不具备兵力优势,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据重庆固守。
当然,江津之战的惨痛失利,也让琦善找好了替罪羊,他以高兴杰通敌为由,已经先将此人关押了起来。
除此之外,琦善派人连夜突围,前往成都府寻求帮助,希望成都将军裕诚能够顾全大局,率领大军来援,或许到时候内外夹击之下,还能消灭江津所在的复汉军。
做完了这些事情以后,琦善知道当下士气不稳,便派人拟就了一篇活捉方孟昭的檄文,将对方一通好骂,并要求在军中先传颂起来,以提振士气。
在大军的回程途中,琦善望着江面上的船只正在激流中艰难地蜿蜒前行,远处稀疏的灯笼在暗影中飘摇前行,只听得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这一幕原本寻常,可是望着远方艰险的水流,他却起了几分联想,当今的大清何尝不是在一条弯弯曲曲的险流上前行,也不知多少人死在了王事之上
“阿玛,夜里冷,还是多穿一点吧。”
长子恭钊慢慢走上前来,给琦善的身上披上了一件厚重的大氅,他低声道:“阿玛,咱们这一次回重庆,岂不是只能固守了”
琦善轻轻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这一回前途未卜,可是为了大清朝,阿玛不能不回,朝廷衮衮诸公,有几个知道阿玛的良苦用心”
“阿玛”
恭钊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担忧之色。
琦善在朝堂和民间的名声并不好,只因为鸦片战争中此人一直作为主和派乃至于投降派的身份展露在世人面前,最终导致他身败名裂。
但实际上,琦善是目前大清朝堂上为数不多几个有能力的满臣。
就说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大部分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以及名声,一直都在谎报战绩并且一味主战,唯独琦善对英国人的情况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一直表示英国人船坚炮利,而水师状况不佳,于实战无用,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朝廷不可轻易开战。
最终结果则是凡是主战的都成了英雄,真正从大局考虑的琦善成了奸臣,受到了世人的摒弃。
这一次琦善出任四川总督以来,他何尝不希望打一场翻身仗,但是江津一战的结果也表明问题所在目前的清军的确打不过,他只能从长计议。
一想到重庆府周边的复汉军,琦善心中却忽然一个咯噔,他轻声道:“这一次我大军出战江津,重庆未免有些空虚,守臣须得老成持重方好;倘稍轻浮,纵然平日尚有干才,也易误事。也不知用钟学杰为守臣,究竟是对是错。”
恭钊细细思考了一番,道:“阿玛善于识人,钟学杰过去也是宦海沉浮十几年的老人,他年轻有为,敢于任事,又为阿玛亲手提拔,想来不会误事。”
“可阿玛这心里总有些担忧,也不知逆贼到底还有多少手段”
琦善顿时下定了决心,沉声道:“立刻派人给钟学杰手书一封,叮嘱他格外小心谨慎,加强城防,严谨奸细渗透再下令全军加快步伐,咱们速速回重庆”
“是,阿玛”
恭钊用手抱拳,他见琦善心神不宁,便又派人送来了暖香,这才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然而,此时琦善心中却蒙上了一层阴翳,他总感觉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但是有说不上来,似乎江津之战的结果使得他变得更加敏感,又更多了几分猜疑。
腊月十队清军绿营骑兵正朝着重庆西门方向疾驰而来,人人跑得马匹浑身汗湿,一副疲惫至极的模样。
此时江津之战战事不利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重庆,城门盘查十分严格,除非持有紧急公文,验明无误,否则一律不得进城,因此当这一队骑兵赶到了西门外的时候,顿时就被清军守城兵丁给拦截了下来。
“你们都哪里来的”
一名把总走了过来,对骑兵们上下大量了一番,脸上带着几分警惕。
然而,为首的骑兵却是不慌不忙,沉声道:“我们都是总督衙门的人,有紧急军务需要入城。”
说完,他直接跳下马来,从马鞍,递给了对面的把总,紧接着又出示了自己的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