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番话的确说到了问题的根本,就算清军想要持续拖延下去,其实也没有多少资本去拖延,在双方持续的相持下,维持几十万大军等于在不停地给清廷放血,关键是虚弱的大清也已经承受不住了。
一旁的绵愉皱起了眉头,道:“僧王,可要是教匪不管咱们,继续北上呢,直隶可没多少兵力。”
僧格林沁摇了摇头,道:“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教匪进入直隶。咱们可以分兵袭扰教匪,既不与之展开决战,也不放任其进入直隶,只要拖住他们就行了。”
众人听到这番话,却只觉得不太靠谱,毕竟这年头可不比后世,有什么情况一个电话就都清楚了,而现如今啥事都得靠着四条腿的快马维持着联络,可一旦将来陆路交通被教匪切断,那可就真的天不应地不应了。
新到军中的肃顺是个火热性子,他本是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更重要的是他的兄长就是当今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堪称煊赫一时。
在这一次决定大清命运的关键时候,肃顺同样被道光皇帝排到了军中来,他对僧格林沁的决策多少有些不满意,便主动开口请战道:“僧王,眼下敌情未明,我等在此猜测恐怕也没有什么结果,我愿领三个旗的马队前往粤匪大营附近,看看情况再说。”
僧格林沁看了一眼肃顺,对这个热心公事的家伙倒也还算顺眼,再加上当下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便点了点头道:“既然要率领马队前去,就得务必求胜,还是带上六支马队前去,若是遇到了捻军的马队,也不会落下风。”
这番话倒是多少有些贬低了八旗马队,八旗新军建设重点固然是洋枪洋炮这样的热兵器,但是却没有忘记马队,像每一旗新军之下都有一协马队兵力,全部马队加起来足足有八个协,当然有两协骑兵留在了京城,此时战场上只有六协,也就是两万四干人,再加上三万满蒙马队,差不多拢共有五万四干骑兵。
可干万不要小看这五万四干骑兵,这些都算得上当下华夏最精锐的骑兵序列,复汉军下面只有一支小规模的骑兵,虽然足够精良但是数量有限,太平军也同样如此,并不以骑兵见长,在这一方面唯独捻军可以一较高低,但是捻军骑兵数量也不过三四万人,且大多数并不足够精锐。
僧格林沁让肃顺带上全部的马队,也算是给与了肃顺足够的支持,且他也相信有了两万四干精锐的满洲骑兵,太平军无论如何都是无可奈何。
汲县,太平军的营盘几乎如同一座小小的城池,它的面积近乎完全覆盖了汲县范围,到处都是巡逻的太平军士卒,还有许多人则正在空地上演练各项军事技能。
杨秀清穿着一身东王袍袖,站在高台之上,则他的身侧除了翼王石达开以外,还有一名长相憨厚的老将,此人来历非同寻常,正是当前捻军头目张乐行,一旁则是捻军将领苏天福与龚得树二人,他们这一次前来太平军营地,正是为了结盟一事。
随着战事逐渐进行,天下大势也渐渐变得明朗起来,张乐行固然心中怀着野心,但他也知道当前的局势并不利于捻军,北面僧格林沁主力压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淮北方面的苗沛霖也挡住了捻军的发展,使得张乐行也已经没了隔岸观火的心思,有心同太平军形成军事同盟,好打破封锁带来的压力。
当然,杨秀清对捻军也多有渴望,他知道当下太平军缺乏足够的骑兵,每逢战事只能派遣步兵被动应付清军骑兵的反复冲击,纯粹是拿命来换空间和时间,而捻军麾下的庞大骑兵,则能弥补这一缺点。
“哎,东王,要我说,咱们眼下在这里跟清妖死磕,是不是有点太便宜了南边姓赵的小子”
张乐行摆出一副老前辈的架势,言语中对赵源和复汉军却是丝毫不客气。
杨秀清脸色未变分毫,他轻声笑道:“人家技高一筹,我们也没办法,毕竟当初是我们没有站稳脚跟,让他们给摆了一道。可眼下不一样,咱们过了黄河,也算是腾龙入海,只要能顺利拿下北方,咱们将来跟南边总还有一场厮杀。不过张兄弟你放心,这一仗打完后,你就是我们太平军的新王”
张乐行对这个所谓的新王并不感兴趣,但是他对杨秀清与清廷这一仗的底牌有些兴趣,笑道:“看来东王还有什么手段没有施展出来”
杨秀清摆了摆手,道:“手段是没有的,但是有一点却很清楚,清廷比我们更怕他们的核心骨血才多少人,死完了也就完了,将来再也没有半点机会,眼下咱们就是跟清狗换命也是值得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得快,得赶在南边梳理好内政之前就能拿下清狗”
就在二人闲聊之际,几名哨探骑着快马一路疾驰入营,朝着点将高台方向而来,很快一人从马上滚下,跪在了高台之前。
“启禀东王殿下,清妖大批马队正从新乡方向而来,约莫有三万骑兵倾巢而出”
“什么三万骑兵”
一旁的翼王石达开顿时皱起了眉头,他连忙道:“东王,还请发一军,我去抵挡清军马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