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1 / 2)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2181 字 3天前

事情的发展比赵源想象的还要迅速,仅仅只过了一天,赵源就得知了耆英要见他的消息。

消息来得很突然,但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说明耆英真急了。

而耆英急了,也就意味着赵家能够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赵家马车正行驶在赶往总督衙门的路上,赵诚、赵源父子两个则是坐在了马车内,正在进行紧张的密谋。

“不用紧张,现在是耆英有求于我们,他固然位高权重,可一旦有了弱点,也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赵诚的心态非常平稳,他担心儿子在这个场合会过于紧张,宽慰道:“你放心,纵使咱们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他也不会拿我们怎么样。”

“爹你放心,我心中自有分寸。”

赵源自然不会担忧,他固然从来没有见过耆英,可是前世今生的所有经验已经描绘出了对方的形象,固然有一些差异,但不至于偏差太多。

赵诚看着越发成熟的儿子,不由得感叹道:“源儿你真的长大了”

按照这个年代的计算方式,赵源目前已经虚岁十七,明年就虚岁十八,放在古代的确算得上成年人了。

在赵诚的心中,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一向是极为满意的,纵使这段时间他变得有些不一样,可依然不能改变孩子在父亲心中的形象他忽然想起了前些时日同潘正炜的沟通,或许等到赵源明年科举后,就可以让两个孩子成亲了。

赵源自然不知道,自家老爹已经想到了安排成亲,他此时的确不紧张,可多多少少有些亢奋这一次面见耆英的意义非常重大,或许可以从耆英身上,观察到当今大清顶层中枢的权力布局了。

不一会功夫,马车速度渐渐放慢,直到最后停下。

“老爷,少爷,到总督衙门了。”

赵富贵轻轻咳嗽了一声。

父子二人一先一后下了马车,走到了衙门前门子处,赵诚并没有贸然上前去敲门,而是熟门熟路在侧门找到了一名斜坐在躺椅打盹的年轻人,从袖子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了椅子旁的桌子上。

“春三儿,总宪大人可有客人”

春三睁开了眼皮,瞅了一眼桌上的银子,脸上便浮现出一丝笑意,道:“哟,这不是赵副将吗今个爷在府里,没有外客,还专门吩咐了小的,若是赵副将求见,就不必通传了,您这面子可真够大的”

有时候一句话既可以是赞扬,也可以是讽刺,尤其是对于这种小人而言,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最好不要只听一层意思赵诚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从袖子里又掏出了一锭银子,放在桌子上,笑道:“不不不,还是要按照规矩来,烦请去通禀一下。”

春三嘿嘿一笑,将桌上的银子收进了袖子里,然后只丢下了一句且等着,便转身离去了。

过了片刻,一名中年汉子急匆匆从府内走过来,春三则是紧随其后,赵诚连忙上前迎了几步,双手抱拳道:“张兄,有些时日没见了。”

原来这中年汉子正是耆英门下的奴才张禧偕,一直都以耆英的心腹自居,寻常眼高于顶,可不会将赵诚放在眼里,然而今日却不一样,他看到赵诚时脸上却露出笑容,回礼道:“还没恭喜赵将军升迁,看来位列总镇也指日可待了。”

“哪里哪里,还得仰仗总宪大人提拔。”

赵诚客气了一句。

张禧偕也不废话,摆出一副请进的模样,道:“听闻赵将军求见,老爷心里欢喜的紧,还请二位随我来。”

三人从侧门进入,顺着长长的檐廊走着,沿途中只能看到一些山水花石,却看不到其他更多的景象。

两广总督一职自明朝就已经出现,可是最初的驻地却并非广州,而是放在了广西梧州,这一时间长达百年,主要原因就是广西瑶乱较多,朝廷剿匪的重点在广西,于是总督衙门就将驻地设立在拥有水利之便的梧州。

后来总督衙门从梧州又迁往了肇庆,直到清朝时也没有进行变动,一直到乾隆十一年才迁往了广州,也才有了今日之格局。

不过赵源可是清楚的知道,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陷了广州,便将他此时所置身的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后来又改建成了石室圣心大教堂。

想到这里,赵源便有些感慨莫名,命运总是会给人开一场天大的玩笑。

一路无言,三人来到了后衙的一处高台前,只见台上戏子正在咿咿呀呀唱着大戏,而台下则摆放着几把椅子,正中则坐着一名老者。

赵源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却只能看到老者的后脑勺,盘着一根花白的辫子,想来此人便是两广总督耆英了。

“爷,赵家父子来了。”

张禧偕上前弯腰低语,随后便退在了一旁。

耆英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一只探出来的手指则是在空中虚点,仿佛在迎合着台上的锣点。

赵源倒也不以为意,大人物总有自己的禀性脾气,他们这些人平日里除了在皇帝面前会低头,其他时间哪个不是肆意妄为哪怕眼下毕恭毕敬站在这里的赵诚,真回到绿营军中也是如此做派。

后世的平等,放在这个时代纯粹就是鸡对鸭讲。

过了片刻之后,耆英似乎才想起来还有这里站着两个人,他的手指头在空中陡然一停,紧接着向外抖了抖。

只见张禧偕似乎得到了什么信号一般,朝着台面上做了一个手势,那些戏子也停止了表演,锣鼓声也瞬间停息了下来,一时间变得雅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