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就解个题引起了天地异象?(求订阅!求月票!)(1 / 2)

考试继续。

第二场是算术。

陈君羡看着衙役们举着的牌子上几道题目抄写下来,他看着这些题目忍不住哑然失笑。

题目倒是不多。

大概只有七八条。

并且这些题目对于封建时期的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第一题:有一座寺庙,里面大和尚、小和尚共计一百名,大和尚每顿吃四个炊饼,小和尚四个人吃一个炊饼,共吃了一百个炊饼,请问,大小和尚各几名?各吃了多少炊饼?

这道题目封建时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算不出。

但对于陈君羡来说,这道题目简单到没边了。

和他预想的一样。

那些考子们一看到衙役举得题目全都哗然一片了。

“今年院试算术题为何如此之难?”

“这不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吗?”

“完了,完了,这第一道题目估计就很多人回答不出来了。”

考生们心中全都凄凉不已。

曾环作为巡场御史,听到众考生绝望的喧闹,不由板着脸大喝了一句,“肃静!谁要再吵闹立刻取消院试资格!”

众考生们只好憋屈地闭上了嘴巴,冥思苦想。

陈君羡听到那些议论声撇撇嘴,心说这就叫难了?要哥们儿把微积分题目给你们搬过来,不得让你们绝望到自杀?

他没有管那些考生怎样,自顾自拿着毛笔和竹简开始解析算术题了。

嗯,陈君羡其实不知道,大宋朝的算术考试不用写解析过程,只要把正确答案写上去就行。

他还以为和地球上算术考试一样,故而写解析过程。

陈君羡奋笔疾书写道:假设这座寺庙全是大和尚,那么就有一百个大和尚,共食四百饼,实则炊饼只有一百,如此便多出三百炊饼。

因为一个大和尚比一个小和尚多吃三个炊饼、外加一个七成五分的残余炊饼……实则众和尚只食一百饼,故大和尚二十,剩下八十为小和尚。

嗨,小学六年级的题目。

哥们儿好歹是大学生,要是小学生题目都做不出来,直接跳河自尽算了。

嗯,他忘了之前帮妹妹写作业的事了。

陈君羡继续解析第二题。

第二题难度和第一题差不多,问题是这样的:有一位妇女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为什么洗这么多碗?她回答说家中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每两个人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人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个人合用一只菜碗,共用了碗六十五只,请问,她家来了多少客人?

陈君羡压根没费脑筋,三下五除二就解析了全过程,然后填上了“六十”。

第三题……

第五题……

第七题……

陈君羡只花了一小会儿时间就做到了最后一道算术题目。

做到这道题目的时候陈君羡忽然“咦”了一声。

第八题:一鸡翁价值为五钱,一鸡母值三钱,三只鸡雏值一钱,且必须得三种鸡都买,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这道题目看似很简单,实则如果不仔细查看,会落入天坑当中。

因为这道题目不止一个答案!

陈君羡怔了一下,心说:“我写哪个答案比较好?算了,不管了,全都写上去不就得了?”

只是解析的时候他遇到难题了,如果按照古代文字描述的话,他恐怕得洒洒洋洋写一大堆,一份竹简都未必够。

陈君羡琢磨了一下,决定还是用现代数学公式解析,为了能够让考官看懂,他还特地标注了一下。

解析:设鸡翁x只,鸡母y只,几处z只,+为相加,=为等于……

他先把数学符号什么标注好才开始解题。

陈君羡这不写还好,一写,异象横生!

……

另一边。

本来大家都在专心致志思考怎么解题。

曾环也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地在考场巡视。

包括几位考官也是如此,全都非常守规矩待在自己该待的地方。

可骤然间,考棚里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一股冥冥莫莫的大道伟力层层笼罩。

“嗯?”

“怎么回事?”

“怎么会出现大道伟力?”

“难道有考生在用神通舞弊?”

众官员都变了脸色,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考场之中居然有人会元婴期巨擘才可能参悟的至高神通。

考生们也幸灾乐祸起来,心说谁这么牛皮啊,居然用神通来作弊?

只是考生们没办法离开自己的小考棚,自然无法知晓情况。

考官们也因为不能进入考场的规矩,全都坐在那皱起眉头。

只有曾环和一群寻常的官员小吏们才有资格在考场之内转悠,他们全都脸色铁青地想要找靠神通作弊的考生是谁。

很快,曾环带着一大帮人找到了那个“作弊”的家伙。

陈君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