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后总结道:
“所以,这种情况在90年代还偶有发生,但是在我国商标法修订、对反向假冒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后,再出现这种案子,
最主要的诱因,就是得有一项明显超出现有同类商品性价比水平的新产品。而且该新产品、新技术的持有者,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快速响应市场上同行对于贴牌生产的需求。
以至于反向假冒者只要拿到货后立刻拆包装贴牌转售,都能获取明显的差额利润”
张帆这番话也不算为顾辙吹嘘,但他说的确实是事实。
说白了,用不登大雅之堂的人话翻译一下,就是“你得有个产品太划算了,划算到买到就是赚到,买到后不管改贴什么牌子卖出去,都能比卖原本的高成本正货多赚好多”。
节目组似乎也觉得张帆这番学理解释会让观众一时难以接受,所以紧接着就安排了正反两方当事人出场不光有顾辙,还有在该案中仿冒了顾辙品牌、败诉赔钱了的莱曼眼镜总经理徐长坤。
徐长坤也不知是拿了马老板多少钱,居然肯在电视上公然“披露自己铤而走险的心路历程”,证实了
“确实是顾辙的低度软镜卖得太便宜了,世所仅见,中外此前皆无。偏偏还只在电商平台上放货、没有快速铺设经销商。让眼红其中利润差价的他,没忍住铤而走险了”。
最后,才轮到全案中形象最光伟正的顾辙,在最后五分钟里集中出镜,
总结了一下案情,描绘了一番“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国内拥有核心降成本科技的实业公司的品牌和专利、为我国实业界的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这个过程中,顾辙也免不了“举一反三”,拿他之前被侵权品牌的新技术产品类比,推导出“还有哪些目前还在研发推广阶段中的新产品,未来也可能被侵权。但他已经吸取教训,所以估计新产品不会再被侵得那么顺利了”。
这个“举一反三”的具体例子,自然是“离心法低度免光学打磨美瞳镜片”了。
最后,也恰到好处地点明了“企业要学会用新渠道新传媒科技让消费者更快触达、深入理解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技术,也让全国消费者更快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既然顾辙都低价认购了3阿狸巴巴股份,平台成长中他也能分润到好处,顾辙当然不会吝惜顺便宣传的机会,该说的都说了。
“原来阿辙搞的那点技术研发,已经先进到这种程度了全国范围内,甚至全球同行当中、这条细分赛道,买到就是赚到懂得怎么买的人,就可以通过转手倒卖套利这才有那么多人仿冒他”
当这个结论被顾辙身边那些利益相关的观众解读清楚之后,自然是几家狂喜,几家担忧。
亲友同学当然是真心为他高兴的,父母少不了把家里亲戚的电话再重新反复打几遍。
哪怕之前已经通知大家要看电视,看完后依然怕他们看不懂潜台词,要一句一句给他们扫盲科普。简直比后世那些影视剪辑营销号、解读大明官场剧人情戏潜规则还仔细。
但依视路等即将买顾辙技术的客户,自然是忧心忡忡,
唯恐顾辙的后续技术被进一步高估,引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竞争购买授权,把价格炒到愈发逆天高,把下游客户的套利空间进一步挤压。
尤其是在电视上看到顾辙把他还没对外卖授权的一项新技术方向“免打磨离心法美瞳材料”给披露之后,依视路华夏大区的相关技术合作负责人,简直有那么一瞬间心脏骤停了
依视路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其他一些国外光学镜片巨头企业,没有在华广泛开展业务、也极少有人看华夏的央视法制访谈节目,没注意到这些情况。
知道的人越多,抢的人越多
而马老板和孙正意等人,在电视上看了最后的成片效果,也是长长松了一口气:这还只是一次宣传的威力。顾辙这人后续的科研潜力,还绝对不可限量,未来再多闹出一点大新闻,每次都能让人产生“买到就是赚到”的想法的话,淘宝的新用户涌入还不得跟着起飞
马老板所料不错,因为就在这天的今日说法播放完之后,短短几天之内,淘宝的新用户注册数量就激增了一波,
无数人都是看了这个“买到就是赚到,以至于逼得同行铤而走险反向假冒”的产品宣传,非得上来开开眼界。
虽然普通消费者此前是不信任网上零售隐形眼镜的,
但是能被央视一套法制节目拿来做“商标品牌和专利保护正面典型”的产品,显然是可以相信的。
与此同时,顾辙也终于给依视路方面递了话,表示他终于闲了下来,随时可以安排时间,谈判技术授权的交易。
依视路完全没有了国际大牌的骄傲,表示愿意派人来方舟市跟他面谈,不用他跑一趟魔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