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 66 章(2 / 2)

高嫁 春溪笛晓 2997 字 4天前

只是他们夫妻俩许多年没真正同过床了,他就算有心想拉卢氏再试试看,时半会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开泰帝只得说道:“反正你别管他了,他可能懂得比你还多。他以前有事没事就泡在秦楼楚馆里,能不懂这些”

开泰帝想说的是他要不懂这些,哪能画出那种玩意不过想想不好给卢氏看她儿子画的那种画册,他也就没有和卢氏提。

卢氏僵。

开泰帝说得不错,她还真不是特别懂。

卢氏只得起身告退。

开泰帝没找到开口的机会,暂且作罢。

寇世子可不知道自己的避火图巨作完成了给亲爹启蒙的伟大贡献。

他左等右等,既没等到亲爹的顿揍,也没等到他媳妇儿的回信,只得百无聊赖地睡觉去了。

没过几日,就到了太子受封以及大婚的日子。

不少人早早得知太子要在这天成婚的事,都和裴徵样想要蹭蹭钦天监选出来的黄道吉日。

于是这天的京城分外热闹,每条街都能看见不少因为要娶妻嫁女而张灯结彩的人家。

姜若皎她们的形成就安排得比较密集了,早上起来先去祭告太庙,通知老祖宗他们多了个正统太后、正统皇后、正统太子以及正统太子妃。

老祖宗认不认可是回事,说总是得说的,口气全部册封完也省得反复来惊扰祖宗。

套册封流程走完了,又紧锣密鼓地进入大婚流程,帝后回宫等着光荣升位的太子殿下去把他心心念念的媳妇儿迎进宫拜堂开宴。

姜若皎先让樊延把姜映雪背上花轿。

姜映雪真到了要嫁人的时刻,心里紧张万分,抱着姜若皎好会儿才撒手趴到樊延背上去。

樊延把姜映雪交付给来迎亲的裴徵,正要和姜若皎起入内等着新郎过来接人,就猛地见他们新晋的太子殿下马当先骑着马儿来迎亲。

后头还跟着太子妃才有资格用的华贵婚车。

刚才还在看太子妃妹妹出嫁的众人立刻被那富丽堂皇的婚车吸引过去,心道不愧是太子娶亲,光看这婚车就很不般。

不过,太子娶亲也要出宫相迎的吗

马上要当新郎官的太子殿下才不管这么多,他甚至比婚车快出老长段路,害得后头的礼仪官追得满头大汗。

太子殿下到了近前,瞧见姜若皎在门口,顿时大喜过望地翻身下马,冲上去把就将人抱住:“你也迫不及待想要嫁我,所以提前到门口等我吗我这就抱你上婚车去,我们立刻回宫成亲”

这会儿礼仪官终于追了上来,且正好听到他们不着调的太子殿下的话。

礼仪官差点晕厥过去。

通好劝歹劝,他们的太子殿下就是不撒手,姜若皎说她只是出来送妹妹他也肯把人放下,非说他抱着了就是他的了,谁都别想拆散他们。

别以为他没看见,樊延这家伙直杵在旁边等着背姜若皎上婚车,他才不让樊延背她

义兄又不是亲哥哥,背什么背

要想要哥哥背,她喊他声哥哥不就得了

礼仪官不想自己刚上任就赔上乌纱帽,在旁边苦口婆心地想劝他们这位荒唐的太子殿下回心转意。

周围的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迎亲本来他们都觉得皇室子弟高高在上,离他们远得很,如今瞧见太子殿下牢牢抱着媳妇不撒手,倒觉得这位太子殿下着实亲切。

要是他们成婚时能顺利抱到自家媳妇儿,那也是不愿再倒回去被她们娘家人为难的

直接抱着撒腿就跑多快活

百姓们纷纷笑着劝那礼仪官:“大人,您就让太子殿下把太子妃抱上婚车吧,都这样了,还回去做什么误了吉时可不好”

刚刚读过书扫过盲的太子殿下见这么多人支持自己,也得意洋洋地说道:“听到没有书上都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还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们要多听百姓的话,不能老守着老套去办事”

百姓们听不太懂前面那些文绉绉的话,不过太子殿下那句“我们要多听百姓的话”他们听懂了,当场高声喝起彩来,更多人加入起哄行列。

外围的人没听见太子殿下的话,里头的人便转述给他们听,传十、十传百,喝彩声越来越大,起哄声也越来越大,弄得跟浪潮似的,浪更比浪高

礼仪官眼看场面要控制不住了,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既然都这样了,殿下就快些把太子妃抱上婚车吧。”

活学活用成功的太子殿下很有成就感,脸“早这样不就得了”的得意表情,三步并两步地地把姜若皎抱到婚车上去,坚决不给樊延半点插手的余地。

眼见自己顺利抢到了媳妇儿,太子殿下兴奋不已,叫兴福给百姓们多撒些喜糖和喜钱。

迎亲队伍出发回宫的时候他还路朝沿路出来围观的百姓招手个不停,说是多谢他们的仗义相助让他抱得美人归,欢喜之情可谓是溢于言表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是儿子给老子性启蒙教育的太子

性教育缺失害人哪

今天上了个强推发个小红包庆祝一下留言才会有发红包的按钮哦,老规矩下章更新的时候发,收到红包就知道更新啦

再给专栏打个广告,今年看起来有望达到77777作收有兴趣可以去收藏一下专栏完结文十分丰富区区一千多万字

想看欢欢乐乐可可爱爱的搞事文,可以看看玩宋闲唐盘秦嬉闹三国,具体时代就挂在文名上,都是主角开开心心刷可爱大佬的文可可爱爱没得脑子预警

想看男主天天吃醋生气的狗血文,也可以去刷刷皇姐。

注: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荀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