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拜师很是顺利,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爹跟徐夫子还挺能聊的,毕竟小时候也是一起玩过的小伙伴,不过长大后毕竟走的路不一样,交集自是越来越少。再加上他爷爷对这方面比较敏感,两人也是许久未曾联系。好在二人也都是健谈之人,很快便没了生疏感。
敬了师傅茶后他爹就婉拒了夫子的挽留,又叮嘱了他几句便走了。
他被带到夫子家里的一处小房间内。房间内也不过四人,只两排座位。也都是十来岁的样子,他看了一眼,徐州也是赫然在列。看着已是当中年龄最最小的了。
“这便是你们的小师弟沈煊,以后就跟你们一起读书。”相互介绍后,考虑到他个子比较小,便被安排在了最前面,跟徐州一起。
见他过来,徐州还偷偷冲他眨了下眼睛,又立马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看书。变脸之快,差点让他绷不住笑出来。
有徐州在,他很快就融入了“科举班”的小圈子里。这时他才知道,原来他这个小班里面都是夫子考教过后正式拜师了的,也都是来年可以下场一试的科举储备人员,估计被进度也都相差不大。怪不得他刚来的时候几个师兄表情很是惊讶。估计把他划到了天才那波。
另一边的确是参次不齐,多半是送进来识得几个字便要回家去的。当然也有一心读书的,水平到了也能升进来的。
这个时候他不免庆幸,好在没分到另一个班上,要不然学生水平相差那么多,夫子讲课是不可能单单考虑你一个人的进度,多有不便之处。关键是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挥霍。想想他一年读书的花费,时间是什么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难道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由来古人也是很实际的呢囧▂╰
目前为止,他们班也就五个人,他如今已经取代徐州成为年纪最小的了,当然也是最矮的。心塞
说实话,这年头能让孩子读书科举的家境起码都是不错的,像他们班五个人,除他之外,最差的也是家里也有着近百亩地的小地主,便是陈师兄陈启明明,也是我们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已年满十六,据说今年已经下了场还通过了县试,可惜的是府试没能中榜,却也是来年希望最大的那个。
这天,几人来到镇上最大的书店“集贤斋”据徐渊所说这里是镇上书目最全的书店,许多他家里没有的书都能从这里找到,总店设在府城,这里还只是其中一个分号。
原来古代也是有连锁店的。
几个人看书的间隙,他便去找了这里的店长询问抄书的事,掌柜是个看起来挺和气的中年人,也没因他年纪小直接拒绝,便让他写了一段字。看过便同意道“公子这般年纪,这字便已有几分火候了,平日里定是下了功夫的”
“承蒙掌柜抬爱,小子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沈煊赶紧道。
见他谦逊有礼,中年人更添几分欣赏。最后约定他先试着抄写三字经,一本两百文,当然笔墨要自己准备,纸张则由店里出。
出了店沈煊心算了下自己平日里要有将近一个时辰练字,可以用他练字的时间抄书,还能省一笔费用,在加上写一本三字经大致只要半个月,刨除笔墨费用他一月能有 300文的收入,一年便是四两银子,最起码他的纸笔费不用家里再出了。
见他一路上心情不错,徐洲便问道“师弟为何如此高兴”
“掌柜的允我帮着抄书赚点润笔费。”沈煊难掩兴奋
“师弟字迹工整,方圆皆备,怪不得能被掌柜看中。”徐州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