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6 章(1 / 2)

妾[慢穿] 一只虫 1984 字 12天前

而由于张方明的文章是胤禛执笔, 思维又结合了胤禛缜密的政治性和林仙仙的先进性,所以他这一路考下来,博得了小三元的名头, 在胤祥看来也是十分合理且不出戏的。

张方明小三元的名头传回村子里后, 村人谁不在暗地里笑话老张头错把珍珠当鱼目,硬生生的把有出息的孙子逼得跟家里离了心。

老张家的那股子难受劲儿, 看得胤祥舒爽极了, 虽然张方明如今也不过是和张大伯平起平坐的秀才公,但下一场解试,两人怕是就要同科而考了,到时,若张方明当真在名次上稳压张大伯, 那张大伯比不上张老二家儿子的事,可就有凭有据的坐实了。

当然,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情况,毕竟张大伯这举人已经考了不止一次了。

话本中对张方明的解试的描写也和之前差不多,但胤祥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不提其他, 光是看张方明的解题思路每每都会让他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而这一段最有意思的,还是张方明自己备的吃食,他竟是在考场里煮起了砂锅便宜面,当然,便宜面是张方明给炸干面条自己取的名字。

不仅如此,砂锅的味道还把附近的考生都给馋得不行, 严肃的科考情节中,加上这么一段,看着也是趣味感十足了。

毫不意外的, 张方明再度博得了头筹,拿下了解元,在这里,取士的考官中有一人曾因张方明的年岁太幼,想要黜落他以磨炼其心志,但最终却是被本次的主考官马周给拦了,马周言道,既以科举取士,取的便是学识,既学识有案首之才,何以年幼黜落,此为不公。

又对那考官说,你怎么知道他日后不会遇到磨炼心志之事,怎能肯定他的前程就必然一路顺遂,难道只因他年少才绝这个磨难,实不该由你因为他过于优秀而给予。

张方明因此才得到了这份他应得的案首荣誉。

而马周之所以会来此做这场解试的主考官,也是因为听了房良相对张方明的赞誉后,出于好奇,主动揽下了这一活计。

他也算是少年成才了,自然看不惯如那考官一般的倚老卖老的逻辑论调。

而林仙仙之所以在这里设置这个情节,也是张方明一路案首,在名次上走的太顺了,若此次还如此顺当的取了这个案首之名,只怕看书的人便要起了逆反心理了,毕竟自古以来便是文无第一嘛文章好坏这个东西,判断的标准其实还蛮主观的,给此处加上一个合理的小波折,自然而然的就又把观者的护崽情绪给拉回来了。

矛盾的焦点,一下子就从为什么是张方明,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能与其媲美的才子转移到了张方明应得的案首,凭什么因为年幼就不给,甚至还要黜落安的什么心啊马周说的太好了

反正胤祥是被马周对那考官的几个连问给问爽了,虽然他在看到那考官的论调时,也是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所以他虽然对张方明有维护之心,但仓促之下,也想不出什么反驳之言来,马周的几问可说是跳出了那考官的逻辑,真是看得人神清气爽啊

张方明中举后,接下来的情节就是带着父母入长安准备参加会试和殿试了。

而张大伯此番依旧没能考中举人功名,不过随着张方明的阶层越走越高,张父与这一家又已经没有了父父子子的牵扯,两家之间,自然也就难有什么交集可言了。

张方明终于摆脱了吸血祖父一家,带着张父张母踏上了追寻更好人生之道路。

但另一个十分现实的困难却也随之而来,近些年来,因张方明自能拿稳笔、写好字后,便抄书以补贴家用,倒是给家里省下了许多的笔墨书籍的花销,加之张母又是个仔细能干的人,因而他们一家也算是小有积蓄。

但这些积蓄在繁华的长安,显然是支应不起多久的耗费的,若不想办法开源,一家人恐有坐吃山空之危

毕竟以他们的积蓄,想在长安城里买房子那是肯定买不起的,张父想着重操旧业,但这许多年过去,盘炕之法早就传到了长安,地盘都被早先干这个的本地人给摸熟了,张父想要插进一脚来,恐怕银子还没捂热乎,麻烦就得找上门了。

而在这一过程中,张方明表现的尤为淡定,这叫胤祥忍不住好奇,他又有什么招能弄来银子。

因着这股子好奇,对于张方明一家在长安如何安置下来的情节,胤祥看得就有些囫囵吞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