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极品妻(15)(1 / 2)

云凤也是知道当初季大军季言之在部队时, 王春花过的那日子,当即笑着回了一句“能想明白这点,往后的日子不会差的。”

“现在的日子也没差到哪儿去。”王春花突然轻笑了起来。“凡事有对比, 瞧瞧我现在过的日子, 再瞧瞧原本的二妯娌刘桂枝现在过的, 就知道我的日子好过在哪儿”

首先男人得用, 公婆的态度取决于丈夫的态度这话不管什么时候听起来, 都是至理名言。

季大军季言之一贯主意大, 淡淡的说上几回, 季老头、季老太两个老东西便知趣的什么也不说。而她呢,说实话,她王春花即使和季大军季言之做了这么多年的夫妻, 也害怕季大军季言之的冷言冷语。

好的时候什么都好, 不好的时候那可是神鬼免近。

说过午饭,周斌拿了好几瓶自酿的果酒,带着云凤回了县城。

随后过了几天风平浪静的日子,十六的那天, 刘珍回了一趟娘家,突然带来一个消息,说是刘桂枝嫁人了。嫁的不是爹妈说的那个解放前是地主的刘老根, 而是戈薇会的一位老干员。

“刘老根死了。”刘珍心有余悸的说话道“说是有海外关系, 疑似敌特,一家子就”

王春花吞了一口唾沫,“你还是少回娘家吧, 不然出了啥事儿,估计顾不了那么及时。”

“三河也是这个意思。”刘珍咬着唇瓣,有些苦涩的道“可娘家那个日子, 我这个做闺女的,能不念着一点吗”

王春花和着刘珍对视一眼,纷纷苦笑起来。

可不是这个理吗,你的日子好过了,忍心见娘家连饭都吃不饱。

只是就连王春花大白天的都不敢回娘家,都是晚上让季言之领着几个孩子,给娘家送口粮去。哪敢像刘珍这样,还敢走亲戚。

王春花不知该说刘珍聪明还是愚笨,总归该小心谨慎才是。

“今年的年生怕又要不好过了,这都快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吧”刘珍感叹着,却道“大嫂提醒大哥惊醒一点,最近刘家村来了不少人转悠。我娘家的阿爸打听过,说是有些地方遭灾了。”

“等你大哥回来,我会跟你大哥提点一句的。”

王春花招呼走串门子的刘珍,便开始将美妮、红卫、草妮几个丫头采的野菜洗干净,用开水燎一遍,放在簸箕里翻晒。季言之和着曾援朝、曾援军、季大宝大概是下午六点多回来的。

回来时,饭就在大锅里温着,捞的红薯干饭,菜是菜干炖猪肉粉条,都是满满的一锅,一家九口加上两老吃完了还不够,又煮了半锅的面条才吃饱。

夜里,躺在炕床上,王春花絮絮叨叨的将刘珍白天跟她的话,一股脑说给季言之听。

季言之能说什么,只能斟酌言语问“家里加上两老十一口人,靠地里出产的那丁点粮食够”

够肯定是不够啊,就季家村那点田地,连养活半个村子的人都不够,更别说还要缴纳公粮了。

如果不靠着那连绵起伏不断的大山填补一些家用,半个村子的人早就饿死了,所以你让像季言之这种习惯了往深山老林钻,不管怎么着都不会出事的老猎手放弃打猎根本就不现实。

毕竟现在吧,又不是禁猎,拒吃野味的后世,还是填饱自己的肚子,养活家人们重要。

王春花因为季言之的话,没了言语。季三河和刘珍一家之所以靠着种田都能够保证一家五口的温饱,在于季三河有个大方的哥哥,会时不时的贴补他。

你想想啊,今天一篮子野菜,明儿一只野兔野鸡的,就算季言之闲暇时,砍了竹子来做竹碗竹筷,都有季三河的一份儿。这样子算起来,季三河一家子既然省下来不少,刘珍自然也能够和王春花一样,拿多余的粮食贴补娘家。

这样算下来,其实真正该有生活压力的是季言之,而不是

“早点睡,明天还要起早呢。”

季言之吹了煤油灯,摸索在炕床上躺下,又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都不会再进山里,就留在村里务农。”

王春花含糊的嗯了一声“地里的番薯藤该翻翻了。”

这几年风暴中,不光有还是天灾。

就季言之所在的县城,几年下来几乎年年遇到干旱,不光河床就连井里的水位都下降了不少,只能种一些抗干旱的农作物,比如说玉米、红薯以及土豆。

这三种粗粮都多产,不过季家村历来主种红薯。主要是红薯这玩意儿好种,就连滕蔓插秧也能够活下来,虽然吃多了烧心还爱放屁,但它产量高啊,季家村全靠种的红薯来缴纳百分之七十的公粮,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则是登记在册的老猎人上山打的野味,所制成的各种类肉干。

鲜活的野味少,主要是不便于保存。

第二天,季言之、王春花两口子起了一个早。王春花做饭,季言之则挑水将后院的菜地浇了一个遍。

季老头、季老太老两口算是起来的第二早的,他们老两口将院子少了一遍,家里的七个孩子就说说笑笑的将桌子板凳摆放在院子中央,然后端咸菜疙瘩切成丝的端咸菜丝,端蒸红薯土豆的端蒸红薯土豆,舀稀饭的舀稀饭,

总之没一会儿功夫,一家子就围坐在大圆桌旁,开始闷头吃着早饭。

季言之剥了一个蒸土豆,沾着黄豆酱就着稀饭大口的吃喝。很快,季言之就呼啦下肚整整两大碗稀饭,连同好几个蒸的土豆沾大酱。

吃了早饭,两老留在家里洗碗,看时间做午饭。两个小的,季草妮和季大宝跟着红卫、草妮一起采野菜。三个大的,跟着季言之、王春花一起下地翻红薯藤,顺便掐些嫩的红薯叶子,和着干活辣椒翻炒一遍儿就又是一道菜。

几人就这样在地里忙活,大概临近中午,村里突然来人了,季村长和几个村干部做接待,中午饭就在季村长家吃的。大概下午三点左右吧,在季村长和几个村干部陪伴下,来人在村子溜达一圈,并在季言之家多留意了几眼,却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走了。

而来人走了以后,季村长用大喇叭喊了一遍,说是紧急开会,整个季家村的村民,不管老少爷们都要到场。

当时季言之正光着膀子在劈柴,听了大喇叭的喊话,只能随便的擦擦汗,然后穿上汗衫,领着家里的好几口人赶到村口晾晒粮食的坝坝。

他们一家十一口人,算是来得比较晚的,不过季大军季言之家不好惹,已经成了公认的事实,所以村干部们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吼了一嗓子,说人到齐了吗,人到齐了的话,就保持安静听领导讲话。

有人哄笑起来,“村长,今儿来的啥人你就直说了呗,咱们忙着呢,可没时间听你在那儿长篇大论的掉书袋子。”

“滚你犊子的,什么叫掉书袋子。”季村长笑骂了一句,倒还是简洁的将今儿来人的目的说了出来。

众村民顿时轰然。

“村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咱们季家村处于山沟沟里,看着日子好过,那是因为背靠大山,又会在大山里找吃食。冷不丁的将该缴纳的公粮提高了一倍,这不是要了咱老百姓的老命吗。而且以前不说送知青下乡,现在一说送,就送来了十几号人,这吃哪住哪”

这年头,大家都特别注重乡土情,而且还排外,特别是季家村这种有自己的秘密,青壮基本上都是猎人的小村落,是更加不喜欢有不知道底细的人加入的。

当初上头想把季家村和王家村、刘家村合并,成立一个生产大队,季家村村民都是强烈的反对,最后闹得没有下文。现在有知青即将来插队,而且该缴纳的公粮还多了至少一倍,这可真的算捅了马蜂窝了,整个坝子都成了菜市场,村民们吵吵闹闹,几乎都变着花样儿来骂村干部们。

村干部们可算是被这一大窝子的浑不咎玩意儿气得差点爆肝。

“这是上面制定的政策,”季村长深呼吸一口气,咬牙切齿的道“不管你们是咋想的,反正知青该来的还是得来。谁敢再吵吵闹闹,我就我就让季家大军牵着他上山喂狼。”

村民们“”

季言之“”

“光老子鸟事,老子开腔说过反对的话”季言之没好气的哼道:“季村长你就是个喜欢推卸责任的王八玩意儿,老子又没在村里当个一官半职,别人闹事,和老子有关联吗”

季村长“是我说错话了,可村民人大多数都服你啊,也相信你有把不听话的人拖出去喂狼的本事。”

我可去你的王八玩意儿。

季言之暗地里骂一句娘,开始冠冕堂皇的说话道。“你是村长你说傻就是傻不是错字,我们都遵从上面领导们给出的政策。”

村支书这时候插了一句嘴“要不要修知青院,我听说其他地方的知青院,都是村上帮忙修一处小院作为知青院,由着所有来下乡的知青住进去随他们自个儿折腾。”

这个主意算是不错,反正听多了知青在下乡上山后闹出的糟心事儿,季家村村民是不愿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知青们打交道的,所以最好你们住你们的,我们干我们的,互相别有太多的交集。

麻烦又耽误事儿。

这是大多数季家村村民的想法,恰好季言之这位称得上季家村杠把子存在的家伙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给即将到来的知青修建知青院,就成了毫无争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