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邦分别将打印好的人员名单,分发给了陈舟和潘老。
看着手中的这一沓厚厚的人员名单,陈舟仔细的翻看了起来。
这些人员名单,并不是简单的只列个名字在上面。
要是那样的话,陈舟也没必要看了,他肯定也看不出来什么。
总不能看谁的名字舒服就选谁,看谁的名字不好听,就不选谁吧?
这份人员名单,实际上更像是每个人的简历。
但与一般简历不同的是,人员名单上面只写了这个人,长期具体从事的研究领域,以及他的科研能力如何,能否从事“夸父”工程的研究工作。
这也是陈舟和李振邦等人,在人员筛选工作之前,就商定的基本要求。
潘老倒是没有像陈舟那样,一张张的在翻看。
毕竟,整个研究人员的名单,就是他和李振邦整理出来的。
对其中每个人的履历,他都算比较了解。
李振邦也是一样,只在一边默默的等着陈舟看完。
因为在整个研究人员初筛的过程中,陈舟是没有参与的,只提过几点具体的要求。
所以,李振邦还有些拿不准,这些人员名单,能不能满足这位总指挥的要求。
大概花了近一个小时,陈舟看完了整整一沓,一共612人的名单。
当看到陈舟翻看完那一沓人员名单时,李振邦和潘老不由得对视了一眼。
两人都看出了对方眼神里所表达的意思。
这么快?
这就看完了?
这能看仔细了?
还是说,这位总指挥对他们的人员初筛工作不满意?
带着疑惑与怀疑,李振邦不确定地问道:“陈教授,您看完了?”
陈舟抬头看向李振邦,点了点头:“看完了。”
看到李振邦的表情,陈舟就猜到了对方在想什么。
所以,陈舟又紧接着开口说道:“李局长,看的出来,这612人的名单,你和潘院士真的用心了。”
“像汪蒙的科研执拗劲,李逸的沉默寡言,这些性格特点,你们也列出来了。”
听到陈舟的话,李振邦和潘老又是对视了一眼。
旋即,李振邦先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夸父”工程的研究人员,可是真正决定这项工程的主因。”
“没错,只有做好了人员的筛选,才能为后面的研究保驾护航。”
潘老随后也跟着说了一句,说完后便又问道,“陈教授,那你觉得李鑫和赵正东这两人如何?”
陈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并没有完全解开李振邦和潘老的疑惑与怀疑。
潘老的这个问题,还是在试探自己。
所以,在听到潘老的这个问题后,陈舟几乎没有停顿的,便将李鑫和赵正东两人的信息,全部讲了出来。
包括科研领域、学术能力、研究特点等等,所有在人员名单上的东西,一字不差的全部讲了出来。
李振邦和潘老第三次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眼中,此刻已满是震惊。
谁能想到,这位陈教授,是真的博闻强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