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礼炮(1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804 字 5天前

张学曾微微点头,谁能想到,多年前随意为之的一桩小事,也是张学曾的本性使然,居然就会生这么大的变化,整个蒲州的张氏宗族,李庄,新平堡,灵丘,天成卫,乃至大半个大同和草原,居然都因为当年的一个少年人,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来。”周逢吉看张学曾有些感伤,换了个话题道:“不是说这里全是棉田?”

“棉田应该抛荒了。”张学曾道:“有一些地种粮食,一些地轮耕,休养地力,有一些明年继续种棉花。我与文澜每常有通信,倒是提起过这些事情来。”

“我们和裕升老店的二掌柜老李,看到这么多地,不知道该怎么高兴了。”

“你是说李遇春?”张学曾笑道:“他应该也会过来,不过他不会怎么高兴,而是应该想着明年怎么开出更多的荒地来!”

“地块轮换好啊。”周逢吉道:“咱们大同的地按说也该休耕轮种,作养地力,无奈办不到,贫家小户,佃十来亩,自家亩地,一家子吃食,黄榜白榜都要支应,休耕,不吃不喝,也得纳皇粮啊。”

张学曾默默点头,和裕升这边的大量土地,除了核心棉田外,多半是休耕了,新开的地种了豆子或是苜蓿来作养地力,也有去年开少来的少量土地种了麦子,车队不停向前,看到的地块种植的作物也就渐有不同起来。

路边的行人多半是穿着皮毛外翻的皮袄子,头戴毛皮大帽,骑在马上悠然经过,虽然天上落雪,不过也并没有人作出畏畏缩缩的样子,相反,人们的表情都很悠然,脸都是红润光滑,男子的脸都有些胖的样子。

有一个男子骑着马,一男一女两个娃娃坐在前头,三人穿着厚厚的衣袍,身上落着浅浅的一层雪,父子三人说笑着拐进一个叉道口,那是一个小型的村落,和裕升的综合杂货店就在路口,外围有较高的围墙,正门在白天开着,一个女人站在大门前,正向着这三人微笑。

几个老人背着粪筐,手里拿着铁锄,正在路边捡拾马粪。他们捡的粪是用来肥村外的菜田,农田都是统一积肥和使用的,不需要百姓自己捡粪肥田。

几个妇人带着小孩,正在杂货店里购买杂货,小孩在门前玩耍,妇人们也不着急,天色还早,地里也没啥活计,男子们在接受农兵训练,一时半会也不会回家,没有人急着回家做饭。

村口外有四十多个男子聚集在一起,草原上的地大多数是从大同招募的丁壮开垦的,先是只招募男子,月钱丰厚,后来军司在各个聚集点兴修房舍和盖起了各种辅助设施,每几十个小聚集点对应一个军堡,军堡内有大量的商行和各种铺子,足够满足一般人的生活需要,商业渐渐达,在这里饷又拿的多,还可以用分期的办法买房,很多百姓在大同住的就是草屋子,在这里能住上青瓦房的屋子,正房三间,偏厢两间,门房一间,六间房和一个小院落,足够这些百姓把家安下来了。

然后就是辅兵们和战兵开始在草原安家,他们多半住在军堡区域最近的地方,平时也不必种地,但会自己开一些荒地来种菜,家人当然也接了过来。

到了这个时节,包括军人在内,草原上固定居住的人数已经过二十五万人,这当然是连同原本的五万人左右的板升地的汉人,原本的板升地并没有放弃,已经有一些汉民被迁徙了回去,但大块的菜田还是改成了棉田或是种正经的庄稼,汉人不是蒙古人,种菜是天生的种族天性,家家户户都有大量的地可以种菜,哪里还需要专人来种?

二十五六万人,说是不少,其实人们多半就是定居在眼前的这定居点里,每个定居点都有屯长,一般由退伍的战兵或是辅兵来担任,平时按农政司的命令管理佃户种地的事宜,虽然佃农们收成越多,自己分的就多,不会偷懒耍奸,但牧畜是公中所有,需要专人来喂养,一旦喂瘦了,农政司检查不合格,整个村的人都会受罚,当然当其冲的还是屯长。

在农闲时,屯长负责监督喂养牧畜,保管公用的农用器械,同时叫专人收集马粪羊粪,积粪肥田,然后就是负责对村落里的男子进行农兵军事训练。

在草原上的民夫原本都是壮年男子,这两年也有相当多的民夫被挑入军中,这也导致了大同一带劳动力不足,后来就是用招募流民的办法来缓解,后来人们安下家来,渐渐把妻儿和父母接来,这才又有了老人和妇人,孩童。

接受训练的壮年男子们已经很熟悉自己手中的动作,他们练的是火铳阵列,军司淘汰下来大量的老旧火铳,说是老旧,其实最多三四年左右,这些铳并不对外出售,现在的战兵当然也不会买以前的旧式火铳,特别是用火绳的老式铳,更没有人会拿钱购买。

这些铳都是被回收之后,稍作改进和修整,下到各个村屯,数量并不足以叫人手一支,训练时也是轮流使用,不过好在火铳简单易学,要坚持训练的就是打放装填的度,还有配合之法。

村中的男子对这些训练也没有抵触,就算没有马贼和土匪,狼群也是时时可见,村子里的男人有火铳和精于战阵,妇孺老人们的安全就多了几分保障。

车队不停的向前,一个个军台和村落被抛在身后,积雪越下越大,很快盖住了原本的道路和压出来的车辙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