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这种武器简直就是上帝带给我们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少将大声地说道:“我们需要把这种武器迅速投产,年轻人,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听到了问话,两人都感觉到了鼻子有些发酸,什么上帝带来的,完全是两人的艰辛的努力,差点就被埋没了,从来都不受重视,如果不是今天两人冒险来这里试射,那恐怕一直都会默默无闻。
“这种火箭筒,其实以前就在我们这里实验过了。”巴恩斯少将说道:“可惜啊,一战过去了,戈达德博士要是还活着,肯定会高兴的。”
早在一战期间,火箭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交战各方的注意。
当时的新兴的美国不甘落于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进展的德、俄两国,在1918年夏开始启动一个关于研究单兵火箭筒的项目,其主持者是美国火箭技术的创始人之一的rh戈达德博士。
戈达德博士先后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他认为步兵用火箭筒最合适的口径为51。其设计出的火箭筒发射管全长168,质量34kg,使用时射手须将管身前部架在自己肩膀上,以便随时调整射击方向,发射管后部则靠一个轻型两脚架支撑。
当年11月初,该火箭筒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大射程曾达到6858。
似乎前景一片大好,可惜,在这个时候,一战结束了。当时已经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了,戈达德博士半途而废,最终郁郁而终。
现在,没有任何人重视这种武器,却被两个年轻的军官给搞出来了。巴恩斯少将也知道,其中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这个火箭弹的战斗部是什么?”巴恩斯问到。
这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想要击毁坦克,最重要的就是战斗部!
斯金奈从小就喜欢火箭,曾自行制造和发射过许多火箭。珍珠港事件之后,他参加一个所谓“特殊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既无资金又无援助,只是考察火箭是否有作为一种武器使用的价值。
虽然处境艰难,但斯金奈和他的助手厄尔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试验成功了一种采用滑膛身管发射、以尾翼稳定的简易肩射火箭筒。但是却缺少合适的战斗部以验证武器效能。
而就在这时,正好有一位瑞士工程师带着他设计的空心装药战斗部来美国推销,正在试图开发一种反坦克步枪的美国人高兴地买下了这一专利。得知之后,斯金奈决定将这种战斗部应用在他的火箭筒上,为了能尺寸相匹配,他将发射管的内径扩大到60毫米,重新制造了一套整体式发射管和使用手电筒电池的电击发装置,制造好之后,就赶上了这里的实验。
其中的心酸就不用说了,如果没有两个人的执着,没有这次偶然的机会,那他们的火箭筒根本就无法面世。“这真是一种不错的武器,我们需要大量装备给前线的部队!”斯金奈的回答让巴恩斯少将相当的满意,采用了空心装药战斗部,具备了打击德国人主战坦克正面装甲的能力,正是己方急需的!
“我们得给它起个响亮的名字。”继续拿着烟斗抽了两口,艾森豪威尔说道:“我看,叫它巴祖卡如何?”
这款武器的外形,看起来很像这种乐器,既形象,又能给人以自信。
在场的人似乎都能看到这个场景了,巴祖卡火箭筒会大量地出现在战场上,给德国人以最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巴祖卡的出现,一下子就让苏联找到了自信,终于有了对付德国坦克的方式了!
只可惜,此时正在发生的冰岛战役,是赶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