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让普通的士兵也具备反坦克的能力,也是相当迫切的,在这方面,美国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向苏联提供了聚能效应的原理,苏联根据这个原理,做出了现在的反坦克手榴弹。
其实,聚能效应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1888年美国人门罗在炸药试验中发现的聚能效应,因此也被称为“门罗效应”。
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能干什么用,一直到了1930年,伍德进一步改进了门罗的实验,在药柱的圆锥孔腔表面镶上金属罩,可使穿甲能力大大增强。其原理是带锥形孔的空心药柱爆炸时,能量沿药柱轴方向高度集中,能击穿很厚的钢板。
后来,瑞士人掌握了这一技术,为了出售这项技术,一批瑞士专家就组织了一次新型的反坦克炸药表演试验,并且特别邀请了英国驻瑞士武官前往观看。
结果,英国人嫌贵,同时英国武官专门请来伦敦伍利治兵工厂的爆炸专家前来瑞士观看,结果看破了门道。
在英国被德国征服之后,这些爆炸专家辗转到了美国,美国就掌握了这些技术。
为了帮助苏联对抗德国的坦克,美国提供了这些原理,却没有告诉苏联更核心的东西,不过,对苏联人来说,只要知道思路就行了。
现在的这款反坦克手榴弹,就是全世界第一种使用空心装药原理的反坦克手榴弹。
但是,它的药型罩设计不够合理,所以它主要依靠大装药量来保证破甲效果。
对苏联的技术人员来说,威力不够数量凑,是最基本的常识了,这款手榴弹装有612克tnt炸药,全弹质量为1200克。(有多重,具体比较一下就行了,普通的木柄手榴弹,最多的就是600克而已,它足足是普通手榴弹的两倍!)
这样的情况下,它的破甲深度为75毫米,对付虎式坦克的正面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对付虎式坦克的尾部装甲,那就完全没问题了。
更何况,由于德国坦克部队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后面的一些黑豹3坦克,都落入了苏联的伏击范围之内。
他们是敢死队,如果能不用他们,罗科索夫斯基就不会用,如果德国人坦克已经被己方揍得差不多了,再让敢死队出来,那也是锦上添花,但是现在,敢死队一旦使用,几乎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科洛夫的身上满是泥浆,他感觉到自己的好多皮肤都在发痒,沼泽里面有不少吸血的蚂蟥,躲在这里面,身体很快就会被蚂蟥给吸干了。
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境遇,他们在进入沼泽之前,就扎紧了自己的袖口,裤管,但是手上,脸上,还是有蚂蟥盯上来,更有的居然咬破了衣服,钻到了里面。
当他站起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两只蚂蟥,就那样吊在脸皮的前面。但是科洛夫无所谓了,他站起来的瞬间,就拉开了自己的手雷的拉环,扬起手来,就想要将手雷扔出去。
就在这时,他却感觉到手里的手里一滑,顿时,他的心就是一沉,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