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同样的屈辱再来一次(1 / 2)

远处来的不只是金国兵马,连带举着蓝旗的辽军,一众浩浩荡荡同行,气势十足。

换作任何一个将军守城,对此场景心里都难免露怯,实在是人数差距太大了。

根据探来的资料以及此时肉眼望去,金辽士兵加在一起怎么着也得二十万人左右,而顾家军只有十万。

但顾青初不惧,顾家军也不惧,她站在城墙上的背影,便足够给顾家军勇气和力量,这就是顾青初为什么着重培养士兵要有信念的原因。

之所以说安鲁小将军有长进,是因为他没有像在盛京时那般瞻前顾后。

直面而来对金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若是畏畏缩缩驻守在外,反而降了士气。

对方派了信使在城下喊话,说若是宁良候肯缴械投降,他们许诺不会动手杀一人。

安鲁小将军很谨慎,军队停的位置距离城门并不近,故不必担忧大夏的暗箭或者陷阱。

水俪国的情况不适用他们,那时候金辽派去的人不多,这回他们二十余万人的兵马,便是有陷阱,也能够踏平了。

此战,天时地利人和,金国占据优势,他必胜!安鲁望着城门眼神坚定,心里给自己打气。

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人家那是正儿八经带着印有玉玺的国书来的,眼下这喊话的小兵算什么东西?

敌人罢了。

既然是敌人,何须留情?战场上的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顾青初抬手点了一下,身旁顾家军立马会意,从身后抽出铁箭,对准城下扯着嗓子喊得金兵胸前射去。

嗖地一声箭离开弦,城下金兵无声倒地。

——杀!杀!杀!

城墙上,夏军举着武器齐声喊着一个字杀。

不远处的金辽两国士兵听得清清楚楚,安鲁小将军露出一抹冷笑,下令开始攻城,鼓声响起,金辽士兵推着投石器,准备好攀爬绳索,向着华泉城前进。

“以守为准,待金辽士兵过来大半,再用雷锤。”顾青初吩咐城墙上的将领,然后她转身和元锦沛走了。

关于打仗,的确是人数占多为优,但在攻城时,并不一定人数多才算好。

安鲁小将军视线紧盯华泉城城门,视线来回巡视都没有看到那抹白色,顾家军应对攻城的士兵用的是保守应战。

对比之下略显温吞,不及金辽士兵勇猛。

但不知为何,看到这样顺利的场景,安鲁小将军心里的那抹不安反倒越来越浓。

宁良候不在城墙上观看战局是去了哪里,这般有信心能守得住?

安鲁小将军脸色微沉,下令道:“列队增加,速战速决。”

随着吩咐令下,攻城的一排士兵变成两排,这让城墙上的顾家军有些吃不消了。

底下的尸体已经摞起一丈高,望着源源不断上来的金辽士兵,顾家军脸上虽然留着汗,但从容之意半分不变。

他们可是有杀手锏呢。

另一头,顾青初离开城门的确如安鲁小将军所想,她有信心守得住,自己不必盯着,第二点,便是要来个瓮中捉鳖。

之前金国派来的密探看似普通,顾青初却从中察觉到了异样,这些密探更像是死士。

只有死士才会这般从容赴死,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各方面身高体重等高度相似。

军队中的暗探或是密探,都必须是长相普通,不会引起注意的一类人。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扮作不同的身份,武夫,夫子,伙计等等。

这些在哪个国家都是密探的基本要求,而进入华泉城的这些密探单看不觉得什么,当尸体摆放在一起,便不对劲儿了。

发现了这点,顾青初和元锦沛默契十足地一人一句,很快猜想出了安鲁小将军的用意。

这人是在试探进入华泉城的路线。

如元锦沛所说,安鲁小将军走的观音桥那条路,其余的路线,顾青初也不落下进行了埋伏。

这个埋伏并非平日的陷阱,而是“玩泥巴”。

初步确定了对方行进路线,顾青初和将领们说了自己的想法。面对人数众多的敌人,要用智取的手段,这是之前她从南蛮那里得到的灵感。

南蛮一个边陲之国,敢和大夏叫嚣的依仗是毒,战场之上用毒物,可以以少胜多,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