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连连摇头道:“哪里的话?《齐民要术》你们可知道?贾思勰先生写的农学,陛下与贾思勰先生去年就研究出了育秧法,在南阳试验过了,只需在一块天里种下稻种,待成秧后移植过去就成,这样就不会耽误了!虽然我们没见过,但在宛城那边有试验的田地,许多百姓都见识到了,育秧法种出的稻子,可比我们直接撒种好了不知道多少。”
“还有这种事?那如此一来,南阳不仅能收获一季稻子,还能收获一季麦子,粮食多出一倍,当真是……”裴俊心中的惊讶都不知如何来形容了。
今年年初,冀州可谓收获奇少,刘辩又发动商战,现在听说冀州的兵马是借粮吃,有的下河烤鱼,有的吃桑葚,别提多可怜了。而他在的刘繇麾下,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
但反观刘辩治下,国泰民安不说,粮食种植居然从一季提升到两季,这样的产量就是提高了一倍。那刘辩这边不仅仅百姓不会饿肚子,而且还有大量的粮食盈余,三年五载看不出什么,但时间一长,天子凭借这个优势耗都能耗死其他诸侯。
后方的大小乔,听了南阳稻子,麦子一年交替种植,都是十分吃惊,又听闻这是刘辩的杰作,对于他的崇拜之情一时间都无以言表。与这农夫谈了大半天,刘伯温了解了许多新奇的农作方式与新奇的农具。最后得知这些东西是出自贾思勰与刘辩之手后,刘伯温对二人都十分佩服。
能提高粮食产量,使一季变二季,这样就能活更多的百姓,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刘伯温随后告辞离开,第二天又去县衙置办行商证,再次了解了商部的一些机构运作。次日便又启程上路了,刘伯温的行程是,宛城,武当,长安,洛阳。
宛城是南阳的首府,怎么也要去看了看的,而武当,就更加出名了。自前年武当书院建立以来,便吸引了南阳,颍川,荆州一带的学子前去读书。
若说颍川有颍川书院,荆州有荆山书院,为何却都来武当书院汇聚呢?
武当这个地方就不多说了,山清水秀,实乃洞天福地,比之颍川书院,荆山书院好了不知道多少。刘辩又花大价钱建造,其规模不下于洛阳书院,长安书院,并且其建造在名山之上,比之长安,洛阳书院更加吸引人。
如今武当书院建成不到一年,已经能够与长安书院,洛阳书院的规模相媲美,若是时候出了些俊杰,恐怕是要把其他两座给比下去了。
最主要的就是是师!衡量一个书院的利弊,自然要以师资力量来判定了,颍川书院的创立者荀爽的离开,加入武当书院,在武当县落地生根,带走了颍川的底蕴。荀爽,荀谌,荀衍如今都是武当书院的老师,荀爽更是院长。
而以荀爽的威望,更是拉开了许多品行高洁的名士充任武当书院的老师。当然这都不是武当书院最吸引人的,却吸引人的,却是谢安!
谢家是去年加入武当县,谢安经过刘辩的请求,也是在武当书院做起了老师,闲暇之时与高士游于山林,平时教导学子,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很快便名传四方。
传说孔子第一三千,达者七十二,而谢安所带的学子,比起其他老师教出来,无论是德行,还是能力都要好上许多。不知不觉间,名气便传了出去,甚至有人将谢安与孔子做比较,说他的教学能力,不下于孔子。
如此一来,各地的学子争相前往武当,只为听谢安一堂课,而听了谢安课的,收获颇丰,又留了许多人下来。武当书院凭借着谢安,吸引了大量的学子,一举超过了老牌的颍川书院,荆山书院。
而第二点,就是底蕴,师资力量与名气都打了出去,武当书院又建立在武当山这山明水秀的洞天福地,想不出名都难。而真正的底蕴却是书!
在刘辩这边什么最好,就是书多,是寒门学子的福地,而武当书院,刘辩命人刊印大量的书册作为读物,就像后世图书馆一样,学子求学不止从老师身上汲取,还有自己学习,而武当书院的底蕴就是书,由此又吸引了大量的学子。
造纸术与印刷术刘辩可都掌握在手中,刘辩这边卖纸,卖书,但却不卖技术,因此其他诸侯的地盘上虽然有纸有书,但却不泛滥。至于书院将大量的纸书代替竹简成为底蕴就更不可能。
而因为谢安与书,武当书院的名气已经盖过了颍川书院,这让刘伯温很是好奇,区区两年不到,武当书院居然能超过百年的颍川书院,这谢安到底是什么人物?
刘伯温迫切想见见谢安,也顺便看看武当书院又出了些什么人才。毕竟颍川书院可是出了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这等人物,底蕴在那里,若是武当书院名气大,却不能出什么大人物,恐怕过不了多久也会落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