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之上,赵佶看着无数人员候在下方,享受着天朝上国一般的荣耀。可以说,这是他登基以来最快乐的时候。
今个根本不是大朝会的日子,然而赵佶就是要任性,召见了大家来,显摆一下喜悦感,让大家一起分享。
相比起来,汴京的蔡杰和王学斌事件根本就不看在赵佶眼里,问都不想问。因为他是个大昏君,在他概念里王学斌和蔡杰只是打架,死的只是一个下人狗腿子而已,这种事当然不会在国家中枢进行讨论。
小李纲也从江州进京述职了,是被赵佶钦点的。赵佶想听他亲口汇报江州模式。
与此同时,张绵成也作为江州的明星官员一起进京享受荣耀。
赵佶根本不知道张绵成是哪根葱,他来是因为“小中书侍郎”高方平召见,于是述职后,目测张绵成会升官,被高方平最终带去成都府去。
总体上高方平已经说服了蔡京和老丈人梁中书,说江州有没有张绵成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借着功劳把张绵成委任为成都府通判,一起去帮忙就显得很有必要。
蔡京当然不喜欢张绵成这种智障了,觉得这种人一点都不好用。然而这是未来宰相接班人的要求,猪肉平如同要挟张叔夜那样,以“不想去成都府”来要挟蔡京,必须把裴炎成和张绵成升职,才进成都去历练,否则就告病说干不动。
老蔡没办法,只有顶住自己阵营的压力,同意了高方平的任命提议。
在政治上这没毛病,所谓的一朝宰相一套班子,作为接班人,高方平当然可以提前部署未来的新执政班子。
至于赵鼎就哭瞎了,继续留任江州司法口。高方平放话了,他小赵脑子有问题,需要继续认清问题,继续自我批评自我纠错,思想问题理清楚了,就可以进成都。
很显然,现在的成都需要真正的战士去“战山战水战铁路”,需要嬴政修长城的作风去翻越秦岭,把铁路修进大宋第一个殖民地西夏,以缓解西夏的粮食紧缺,利用好成都平原那沃野千里的良田。
而不需要那套精英似的法制。法制民主派修铁路的话,后世的印度人就是榜样。人家美帝多猥琐啊,作为法制的灯塔,格兰特将军却一早就把印第安人杀光,铁路修好了,帝国崛起了,留给子孙们去忽悠外面的人玩法制。
是的小赵现在都是个法制派,少数时候能把时静杰弄的跳脚,好在小李纲不怕他。所以高方平不说赵鼎错了,只说他脑子有问题,需要继续面壁,思想问题弄不清楚,他就不能进成都,不进成都,就不是未来的核心执政班子,到时候看整不死那孙子。
以上,也作为一个小中书侍郎,列在何执中身后的高方平正在yy着,甚至偷笑出了少许声音。
如今的排行顺序是:蔡京第一,张叔夜第二,老丈人梁子美第三,张克公第四,尚书右丞兼任兵部尚书何执中第五。然后小高第六。
如果大宋有“常委”概念的话,高方平当然算是入常了。
其实依照顺序,高方平应该第五。只是说尚书右丞只比中书侍郎低小半级,而且高方平现在还不是“执行人”,何执中资历太老了,所以入朝前,蔡京就做主把何执中提到了高方平的前面去。老蔡真够诡异的,就要弄这些玄虚来恶心高方平。
想必事后《汴京时报》写时政条目时,会把高方平写在第五。然而肯定没有新鲜事,最后会有人去请主编喝茶,进行纠正,那么《汴京时报》要想不被和谐的话,往后除非何执中退休,否则必然在高方平的前面了。
而汴京时报长此以往的如此“宣传口径”,大头百姓和嘴巴战略家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高方平地位弱于何执中了。
这么yy着,老何很满意,捻着胡须得意呢。却忽然听到身后的高方平在发出诡异笑声,于是何执中以“领导”身份扭头,很不满的瞪了高方平一眼。却见高方平反装忠的样子一脸蒙相,还故意以“你怎么一点不严肃”的指责神态看着何执中。
这个时候大家看了过来的时候,都以为是何执中捣乱呢。
张克公不止会让赵佶尴尬,对官员照样不例外,扭头呵斥何执中道:“大朝见不是平时中堂会议,老何你要严肃起来,否则老夫弹劾你不检点。”
我¥
何执中不恨高方平,却想把张克公拖下去打死。
高方平身后的王祖道,凑近些以蚊子似的声音道:“高相实在是高啊,你把我儿王学斌给害成那样,现在又把老何害成这样,你这样的害人精,哪里不热闹、你还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