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御驾亲征(第五更!)(2 / 2)

“以李靖为漠南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三万屯驻定襄!”

长孙无忌在朔方呆了大半年,没什么建树,倒挺想出率军出击,管他打颉利还是打郁射设,有机会立点军功就好啊。他跑到朔方去吹北风,不就是为了能够如李超一样的立些军功吗。

很多人觉对李超年纪轻轻当宰相,没什么异议。可他当宰相,就认为他是沾了皇后妹妹的光,认为他并不足以坐在那个位置上。

长孙无忌很不服气,自己缺的不就是点军功吗。大唐很重军功,可他以前也一直跟随着皇帝打天下啊。只是没有过自己独当一面,统领一方的经历而已。

去了朔方,结果却一直得不到统兵出征的机会,他有意北上用兵,奈何朝廷不许。

议事结束。

李世民留下李超和长孙无忌还有李靖、李绩四人。

“一起吃点饭。”

饭菜挺简单,如今连政事堂的堂饭都简单了许多,从十二个菜,变成了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没有酒。

分席制,每个菜的份量都不多。

李超吃起来倒不客气,李靖李绩两个则要拘束的多。两位边帅,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都只是同情秦王,却并没有响应支持秦王。在玄武门政变成功之后,两人的地位都有点尴尬。

好在李超大力保举,李世民也念他们过去也还算中立,大胆的启用了两人。两人现在也以实打实的功绩,向李世民证明了自己。

李世民夹着一块麻婆豆腐,夹到嘴边又停下,“文远,你确定颉利真会率部归附,并且来襄阳?”

李超夹着一块香煎鲸鱼排,嚼的很有味道。

“陛下,颉利没有其它选择,降或者死,我相信颉利会降的。”

不得不说,突厥人在这方面,其实很没节操的。或者说,他们本来就信奉强者为尊,也没有那么多节操。不管以前是敌人还是对手,如果兵败了,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原强盛的汉朝、隋朝之时,草原上的可汗啊酋长啊什么的,归附的不要太多。远的不说,就说隋朝时的突厥人,有几个没有向隋称臣归附的,好多可汗兵败兵就跑到长安来,给皇帝当个陪伴。

不过李超觉得以前隋朝的策略,也还是有些地方不足。

比如说对这些归附的突厥人太好了,给他们地盘,给他们草场,粮食,甚至帮他们打仗,哪有这样的。

归附可以,朝廷也可以接纳,但不能把他们迁进来,还划地盘给他们。相反,朝廷接纳他们,得加强控制,要真正把他们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

颉利和一些部落酋长们得来襄阳,他们的地盘,大唐要派兵马驻扎。

以后大唐甚至要在那里修建军事堡垒,驻兵、屯田,甚至将来还要迁移人口过去。对于那些归附的突厥牧民,也要渐渐的加强管控。比如满清对蒙古人的策略就不错,加强通婚,赐封爵位,划分封地牧场,把他们固定起来,加大通商贸易,最好是把这些贵族头领们圈养起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享受汉人的奢侈生活,腐化他们,让他们卖卖牛羊皮毛,然后住进土屋石头房里面,渐渐成为圈养起来的堕落贵族们。

而朝廷对牧民们以后也征税,他们也得服役。总之,对上层拉拢圈养,把下层的牧民转为朝廷的子民。

只要能在草原上站住脚,修建堡垒链,把草原分割锁住,不说控制漠北,起码阴山以南的漠南地区,是能控制的住的。用不了多少年,汉人移民大量过去,等汉人人口占据完全优势的时候,那地方也就不再复为胡人所有了。

这就是汉人的终极优势,人海战术,人口淹没他们,然后完全同化他们。

晋代时,把内附的胡人内迁,结果管理不严,形成了国中之国,最终导致了五胡之乱,悲惨的结果。

隋朝把内附的突厥人南迁,结果也造成了突厥在漠南尾大不掉,占据河套、代北等地。这些都是教训,接受内附可以,但一定不能让他们有这种国中之国的待遇。

要不然,就只会在中原心腹中形成一个大毒疮,最终危及自身。

“如果颉利真的归附,并南来襄阳,那突利和郁射设如何对待?”李世民又问。

“陛下可以赐封突利为东面可汗,郁射设为南面可汗。然后暗中挑拨两人,让他们相争。这样,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那如果一方吞并一方,岂不是让一家独大?”

“这个不用担心,首先,颉利不死,那颉利就一直是大可汗。有颉利在,不管是突利还在郁射设,都没法做上大可汗的位置,而且颉利没死,我们还是能用他的名义,聚拢不少部落人口的,这就能避免突利或者郁射设吞并颉利部众实力大增。再者,颉利的地盘卡在突利和郁射设之间,他们两相争斗,只能在阴山北面沙海以南的地方争斗,不管争斗如何,都较难吞并对方,我们可以随时关注着他们,不时的调停一下,让他们打,但却又吞不了对方。不断的消耗他们的实力,这样我们就能保证北方边境安全,等于时机成熟之时,再出兵,可以一举把他们击败,收复漠南。”

“统叶护东进,其实力雄厚,他会不会趁机一统漠北?”

“漠北还有突厥人,有铁勒人,统叶护也不是那么好统一漠北的。陛下可心给夷男册封为薛延陀大汗,再在漠北册封一个突厥设为北面可汗,这样一来,让漠北形势更加复杂。”

“嗯,那就先这样决定。不能挥兵北伐,朕始终心有遗憾。看来还得再多等几年了,待过几年,朝廷休养生息,实力强盛之时,朕定要御驾亲征,横扫草原!”李世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