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府,自然少不了其治所之地,正是千古名都洛阳!
河洛地区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诸如皇帝,绕舜禹等,也多传于此地,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以及隋唐盛世,洛阳差不多承载过十三个王朝。
尤其汉魏之后,洛阳渐渐成为了国际大都会,隋唐盛世之时,洛阳人口百万,四方朝贡,名满天下。
洛阳城池深墙高,人口稠密,商业往来频繁,文化底蕴深厚,风气又浓烈,是以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好去处,从北宋到金国再到如今的蒙古,即便三番两次易主,却仍旧不减繁华。
也正因洛阳的繁华与历史渊源,又与开封等要紧之地遥遥相望,是以蒙古人在洛阳安置重兵,而且以蒙古军和汉军为主,新附军只是外围辅助,充当辅兵之类的角色,而无法接触核心防务 。
杨璟攻陷平阳府之后,便让林爵等人先行一步,与宗云的神行飞符营,以及南宋皇城司的斥候们接洽,掌握最新的军情以及大局走向。
林爵等人也想要潜入洛阳,刺探城防等要紧情报,到了洛阳才发现,蒙古人严防死守,已经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早早便做足了准备!
毕竟宗云义军从南方一路打上来,气势如弓,气焰滔天,蒙古人的精锐都回去参加大忽里台,眼下也是心虚得紧,自然要防着宗云的义军。
洛阳的情势也是情理之中,李彧当即留下来,而让林爵带人回去给杨璟通报情况。
杨璟今番只是想要支援宗云的义军,若想要凭着二百多维京人和二千多马木留克佣兵,就攻陷洛阳,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好钢用在刀刃上,若宗云的义军开始发动总攻,又或者战局胶着之时,杨璟这支奇兵突兀杀出,必定能够杀得敌人措手不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确了策应的定位之后,杨璟也就放缓了行军脚步,一来可以让弟兄们得到足够的休养生息,二来也能够扫清敌人后方的斥候,甚至在关键时刻,截断敌人的粮道和情报渠道等等。
在敌人的大后方,如果不趁机从内部破坏敌人的军事系统运行,那可就真的白白浪费这样的大好机会了。
再者说了,整个河南府以洛阳为核心,建立了菊花形一般的防御体系,层层把控,外围的斥候游骑如同蛛网一般,杨璟的二千多人若轻举妄动,守军若是悍然出击,杨璟怕是很难再回归南方。
即便他们忌惮于宗云义军北上,不敢出城迎敌,也会及时做好防备,若切断了杨璟南下的路线,想要在关键时刻援助宗云,就变得更加的困难。
所以杨璟果断选择了隐忍和蛰伏,将弟兄们都分散开来,让他们四处破坏河南府的防御系统,用打游击的方式,以散兵游勇一般的形势,来啃噬河南府后方的防御。
而此时宗云已经领着五万义军精锐先锋,抵达洛阳的黎阳,准备先攻下这个大粮仓。
黎阳仓建于隋文帝时期,并且一直沿用到了北宋,素来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
这个天下大粮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道便利,河南河北的粮食汇聚于此,而后通过永济渠或者黄河,输送到洛阳和长安,素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了蒙古人手里之后,黎阳仓仍旧拥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想要攻打河南府,想要收复洛阳,先对黎阳下手,那是极其明智的。
宗云的义军势若破竹,倒也顺利,只是在汜水关,终于陷入了苦战!
汜水关乃是洛阳八关之一,从古至今便是内陆雄关,无数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里。
汜水关或许有些陌生,这个雄关还有另一个名字,那便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岳飞爷爷也曾经在这里大破金兵,刘邦项羽也在这里打过架,李世民和窦建德同样在这里干过一仗,元明清时代,这里也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
蒙古人当初攻打虎牢关也是伤亡惨重,自然清楚这个要塞之地的重要性,早早便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
这虎牢关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便是武牢之战,因为李世民的祖父名叫李虎,为了避讳,便将虎牢关改成了武牢关。
李世民领着三千五百人,率先占领武牢关,硬生生挡下了窦建德的三十万大军,闭门不出,只与窦建德打消耗战,将窦建德大军的军心士气都磨灭了,猝不及防杀出,而后取得了大胜。
有着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想要以少胜多,也是轻而易举之事,更何况如今蒙古大军声势旺盛,又对汜水关严防死守,宗云义军没有偷袭的时机,连细作都无法渗透进去,只能硬碰硬地撞关,伤亡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汜水关乃是攻打洛阳的门户,如果连汜水关都无法攻陷,也就别指望攻下洛阳,更不要去谈收复河南府了。
宗云虽然手握重兵,已经成为了人人敬畏的大枭雄,但每次战斗打响,他都如往常一般身先士卒,厌胜军更是悍不畏死。
即便如此,义军还是付出了一万多死伤,才极其惨烈地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