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0章 苏军的困境(1 / 2)

在苏蒙边境,恰克图车站。

一列专列顺着铁轨从南方的库伦(今乌兰巴托)方向吭噗吭噗的爬过来,然后在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中慢慢的停了下来,接着,一队队身披棉大衣、头戴剪绒帽的苏军士兵背着水连珠步枪跳下车厢,开始对整个恰克图车站实施警戒。

苏军士兵之所以如临大敌,是因为有朱可夫在。

“哦,。”朱可夫从专列的车窗里探出头,看了一眼头顶黑沉沉的天空,便立刻又缩了回去,他非常的讨厌西伯利亚的极端恶劣天气,眼下才刚刚进入十月的下旬,这里的天气就已经这么冷,真不知道进入严冬之后会冷到什么程度?

不过,让朱可夫更加心情恶劣的还是远东战场的局势。

朱可夫肩负着斯大林同志的期许,踌躇满志的来到了远东战场,他原本以为,凭借苏联红军的强大的装甲集群以及航空兵团,必定可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平盘踞在赤塔附近的关东军北上集群,迅速打通西伯利亚铁路,然后转入反攻。

朱可夫甚至已经设想好了,这次反攻,定要一鼓作气占领东北,将日本人的势力彻底的赶出中国,如果局势允许的话,直接反攻进入朝鲜也是可以考虑的。

然而,等朱可夫赶到远东,残酷的现实立刻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远东战场的复杂性、艰巨性远远超过了朱可夫的想象,苏军统帅部虽然在伊尔库茨克附近集结了五十万的大军,光是坦克师就有六个之多,坦克超过两千辆,此外还有一千多架的作战飞机,这样的实力,已经足可以碾压整个侵华日军了。

何况,这还只是集结在伊尔库茨克的西部集群,在远东地区还有个东部集群,东部集群的坦克及飞机数量虽然不如西部集群,但是步兵数量更多,足足拥有一百万大军!这也就是说,在整个远东战场上,苏军集结了超过一百五十万大军!

反观对面的关东军,总共也不过七十多万军队,坦克、飞机数量就更没法比。

单纯比拼兵力兵器,日本关东军完全就不是苏军对手,实力对比是碾压性的。

然而,在实战当中,苏军却完全体现不出兵力以及兵器上的优势,反而被日本关东军打得很凄惨,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苏军被日军掐住了赤塔这个七寸!

赤塔被关东军截断后,不仅远东方面军被拦腰截为东西两段,无法形成合力,更加糟糕的是,西伯利亚铁路这条生命线也被切断,苏军纸面上的军事实力确实非常强大,但这必须建立在后勤保障充沛的基础上,一旦后勤保障跟不上,战斗力就会几何级数锐减,这个绝不是凭借指挥能力就能够改变的。

坦克数量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油料,有什么用?

飞机数量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航弹,有什么用?

士兵数量再多,如果连过冬的棉军装都供应不上,怎么打仗?

由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太低下,再加上日军航空兵又时时出运轰炸机群对赤塔以西的铁路实施轰炸,导致苏军从欧洲运输过来的给养没办法跟上,集结在伊尔库茨克的西部集群很快陷入困境,现在已经攻击乏力了。

面对如此困境,朱可夫当然不能坐视。

这次南下库伦,就是朱可夫希望能在库伦打建一个工业基地,不说向远东方面军提供急需的油料、航弹以及机械零部件,好歹也要将苏军的棉衣、军靴还有口粮难题给解决,要不然伊尔库茨克的五十万大军就没办法越冬!

然而,考察结果却让朱可夫大失所望。

并不是蒙古政府不愿意合作,事实上,蒙古政府还是很乐意合作的,也不是因为运输不通畅,库伦跟伊尔库茨克之间的铁路虽然被日军给炸毁了,但是蒙古拥有大量的驼队,利用驼队一样可以大批量的运输给养。

最大的问题是,蒙古缺乏足够的人口。

尽管缺乏统计,但是以朱可夫的估计,现在蒙古国的总人口最多也就十万人,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口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聚居在库伦的人口只有不到三万人,所以,既便将这三万人全部转化为工业人口,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考察完库伦回来之后,朱可夫的心情就变得十分恶劣,到达恰克图车站时,正好天气变差,眼看着就是一场暴雪,这就使得朱可夫的心情更恶劣,于是开始大爆粗口,要知道平时他可一向都是风度翩翩的。

朱可夫缩回到沙发上,吩咐卫兵将晚餐送车上。

很快,一份简单的晚餐便送到了朱可夫的面前,两片黑面包,一小块黄油,还有一杯热腾腾的罗宋汤,尽管身为总司令,但是朱可夫并不喜欢搞特殊化,他更愿意跟手下的普通士兵们同甘共苦,这样也有助于他了解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