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材大抵知道,这幕府的新军,未必能牢牢地控制在幕府的手里,可是又想,只要幕府与镇国府之间能够相互依存,那么被镇国府夺权的危险也就降到了最低,要指挥幕府新军去针对日本国内的大名,当然好说,只要不是针对镇国府,又有什么干系呢?
想到此处,他反而放下了心,忙道:“此事,便拜托镇国公了。”
“哪里的话,你我之间,同气连枝,彼此相互依存,本就是理所当然的。”叶春秋这句话倒不是客气,很是实在。
叶春秋甚至心里感叹,大明的对外政策,某种程度来说,确实帮了自己的一个大忙,正因为这种与邻为善的国策,使得各国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大明并不会贪恋你的土地,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趋之若鹜地跑来朝贡,也因为这种固有的认识,所以才会有今日的两国互信。
譬如这足利义材,他宁愿相信镇国府,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国内的大名,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他清楚大明的国策,大明对倭国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这就不会影响到幕府对于倭国的统治,而幕府真正的心腹大患,反而是国内林立的诸侯。
正因为有这点共识,对于新军的主导权,虽然可能捏在镇国府的手里,足利义材反而不放在心上,只要不反对镇国府,那么足利家族对于倭国的统治,也就固若金汤了。
说完了正事,二人都不由轻松起来,叶春秋心想,这算是镇国府第一次展开军火的贸易,恰好现在镇国新军的步枪已经经过改良,正准备换装,淘汰下来的这一批枪械,正好送去倭国,从此镇国府又多了一个财源,军火买卖,历来是暴利,何况靠着这个,若是能在镇国府养起一批匠人,实在太好不过。
办完了正事,随后二人谈天说地,各自说了一些见闻。
足利义材心花怒放,心情甚是愉快,所以说话也轻松一些,道:“此番来朝,收获实在太大,只是倭国现在百废待举,我欲早些回到倭国,筹措钱粮,噢,步枪之事,要尽快为好,金银之事,倒是好商议的,就怕大明皇帝不准,却有些难了,不过料想镇国公言出必践,既然答应此事,定然会有保证,那么,我想过几日就坐船回国,也好早些招募武士。”
叶春秋心知他怕夜长梦多,倒也没有拒绝,便道:“什么时候走,殿下打一声招呼,叶某为殿下践行。”
说着,足利义材便动身告辞,叶春秋将他送出去,叫了仙鹤车,要将足利义材送去鸿胪寺,足利义材突然驻足,道:“下国若是编练新军,该用什么名号好一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