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日本人决定在自产发动机性能不达标的情况下先用英国货替代,按理说,这件事情到这一步应该已经晚了,刚开始使用原装英国风冷发动机之后,部队反响确实还可以,但是随后,当这些飞机被部署到菲律宾和几内亚之后问题又来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寿命直线下降。而对此,英国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热带高湿度和盐度的空气对于气冷发动机非常的不友好!没办法,温度过高,散热效率肯定受影响啊!
于是,最终,英国专家给出的建议是让日本人换装液冷发动机试试。于是,这就尴尬了!对于英国人来说,虽然只是一战,但是液冷和风冷发动机都成体系了,甚至在设计飞机的时候也考虑到特殊情况下液冷和风冷互换的问题。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搞一款比较低级的风冷发动机尚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更何况液冷发动机?
面对未来一年内随时可能开战的悲催情况,日本人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只能决定加大发动机进口量,通过开战之前大量“囤货”来解决日本航空队的心脏问题,所以,这一次,石井菊次郎在这次谈判中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采购尽可能多的航空发动机以及配件!并且说服英国人在战时继续提供相关产品。
“如果这些计划都能实现的话,大战期间的日本航空队发动机问题应该就能解决了吧?”在昨天晚上,敲定最后谈判计划之前,石井菊次郎心中这样说道。然而实际上真的这样吗?只能说可能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本身的性能确实很重要,但是装备的保养和维护以及相关团队也变的非常重要了!日本人也许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发动机来从纸面上满足空军对发动机的需要,但是要知道,发动机是需要维护的,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才能有效的对这些精密设备进行维护。日本人可以囤发动机,但是急需的专业人才怎么办?
实际上,这种问题不光现在的日本人需要面对,即使历史上到了2战,一些装备换了战场之后也会因为环境不一样以及保养问题导致战备情况下降,比如说从太平洋战场杀到欧洲战场的p38。到了欧洲之后,在冬季作战中,p38就饱受欧洲寒冷湿润的空气而导致战备情况下降,而在非洲作战的英德两国空军也被当地的沙漠气候搞得非常被动。当然,现在这一切和石井菊次郎没关系,他现在才真正开始今天的工作!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