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上访被打3(1 / 2)

步步为赢 一路向西 1996 字 2个月前

张清扬点点头,他知道别看陈静努力振定着情绪,但是她颤抖的双肩已经出卖了一切。也许通过这件事,这个聪明的女人对官场的感悟会更深一些而自己又何偿不是呢

官人、官人张清扬之前与官场中人交流时,重在的还是他们头上的官字,而从孟非的身上,他突然感觉到,官场中人,首先他只是一个人而已。有些事明明可以简单的处理,却被搞得复杂了。

就像方少刚的这次失利,如果不是伍丽萍对孟非逼得太紧,他也不至于因为羞涩,因为强烈的自尊心而主动来找张清扬坦诚相告。

周二的晚上,在书房里静静想了许久的孟非主动联系张清扬。电话中,他希望与张清扬谈谈。张清扬热情的在家里接待了他,孟非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其实就在那天陈静建议张清扬找孟非谈谈时,他便想到为什么不反过来让孟非主动找自己来呢虽然说所谈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谁找的谁这个概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意义也是不同的。如果孟非真的能抛弃心中的芥蒂来向张清扬坦露心扉,那么比张清扬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正是有了这种想法,张清扬才让陈静找孟非谈谈,并且转达了自己的话,他相信孟非可以听懂自己的话。他为孟非创造了一次机会,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了。

其结果证明,孟非没有让张清扬失望。而对于主动上门来的孟非,张清扬也为他准备了一份厚礼。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这十六个字讲的正是在说服别人时的常用方法。张清扬很少主动对别人诱之以利,因此那天才会因余默的话而发火。不过他对上门示好的干部,向来都诱之以利。所以就在他为孟非创造了条件以后,也为他量身订做了一份厚礼。

张清扬的想法很简单,种种迹象都表明孟非厌烦了在财政局的工作,厌烦了受这种夹板气。可是他又不想就这样退休,必竟从副厅到正厅是很多干部一辈子的追求。为此,张清扬为他准备了一条路,那天给郝楠楠打电话正是为了此事。

据张清扬所知,春节以后,高层党校又要招收一批学员,他想托郝楠楠要一个名额,把孟非放在京城党校进修一阵子,随后再托人把他调到财政局任个巡视调研员之类的虚职。虽然说是虚职,但铁定是要提为正厅的。正常来讲,从高层党校学习完以后,都要提半级。

可是当听完了他的意思以后,郝楠楠笑他想得太复杂。其实这事完全没必要这么办,只要张清扬和财政部的领导打声招呼,让他们调孟非入京就可以了,中组部一般不会参与这类人事任命。只要财政局认可,中组部就不会反对。无需去高层党校进修。

后来,张清扬直接联系了苏伟,他记得上次帮助万达从财政部要钱时,苏伟可是找过财政部崔部长帮忙。苏伟听到张清扬有求于自己,自然满口答应。只是一个电话的事情,崔部长便答应只要这边处理好了组织关系,孟非年后随时都可以到财政政部报道,出任正厅级巡视员。

而这一切,张清扬自然不会先向陈静等人打招呼,他想看看孟非的表现。

结果,那天晚上孟非的表现没有让他失望,两人以谈工作为切入点,从财政的收入到支出,从城市建设到财政发展,两人谈得很投机。直到后来,孟非才针对财政预算,向张清扬坦诚相告自己的难处。孟非的原则上支持市长的意见,可由于他是被方少刚提拔起来的干部,方少刚对他有知遇知恩,如果不按方少刚的意思来办,他又担心

张清扬早就理解他的难处,也就没有逼他做出什么决定,不过却是告诉他一定要按照他自己的意念来办,不要因外力作用而违背了他的党性和良心,如果担心那边的人对他不利,他可以想想办法,争取托人把他调走。

就这么一句话而已,彻底让孟非放弃了对那边的惟命是从。虽然张清扬口中说的是争取,但孟非明白以张清扬的背景,没有把握的事情是不会说的。当时他并没有表态,免得让市长觉得自己是墙头草,随风摇摆,见利望义。

孟非告辞回家以后,连夜修改明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又通过这几天的努力,终于在按照张清扬的意识下,又加入了不少自己新的想法,重新做出了一套财政预算。

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孟非感觉心头轻松,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好像压在头顶多年的那块大山在无形中消失了,他再也不用看方少刚、伍丽萍等人的嘴脸了,再也不用听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了。

他就是他,他是人民的干部,他是财政局局长孟非事实证明,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这一刻,孟非终于发现,坐在财政局长的位子上可以如此快乐

自由,原来如此的美好

下班后,彭翔照例把张清扬送到自家楼下,可是他今天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对张清扬说“领导,你让我查的那个人已经查到了,他叫张军,是百利集团幕后老板。”

“百利集团”张清扬冷笑一声“有点意思啊”

那天在农家乐饭庄吃完饭以后,张清扬事后便给彭翔看了手机中的相片,让他查一查与崔向前在一起的另外一个男人的身份。以彭翔的能力,办这么点事情自然很容易。

见张清扬的目光有些发呆,彭翔小心地问道“领导,用不用我查查百利集团的背景”

张清扬忙摆手道“不用了,心里有数就好。”

“好的,我明白了。”彭翔点点头。

张清扬推开车门,已经迈出去了一条腿,突然又想起一事,问道“志国他们哥几个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