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黛玉初次管家诸事(1 / 2)

红楼翰墨 翡瑜 2287 字 10天前

第二日贾芸列好采买单子,到王熙凤处拿到领票和对牌。然后到账房,领了批银对牌。又翻身走到银库,从林之孝那里领到银票,足有两千两。

随后贾芸和陆峥商量采买的事宜,两人花费一千两将一应花草植株买齐,余下的一千两,贾芸得了三百两。

他原本想着买一处宅子,不过他相中的那处宅子需要八百两,只好作罢。

陆璟得知此事后,直接让陆峥买下那处宅子,送给贾芸。

贾芸收到宅子后,心中自是感恩戴德不尽,同时对陆璟越发钦佩,这次事情若没有陆璟指点,也不会如此顺利,他心中暗暗发誓要好好报答陆家,尽心为陆璟办事。

贾府自修建别院后,各行工匠仆役齐聚贾府,金银铜锡,土木砖瓦,日日搬运,移送不歇。

原本宁荣二宅有一条小巷相隔,贾家令工匠拆除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将宁府直接连通到荣府东大院中,又将荣府东边所有下人居住的群房尽数拆去,使宁荣两府内部彻底联通起来。

贾政不擅俗务,便让贾赦,贾珍,贾琏,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几人全权负责。凡是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都交给山子野筹划。

贾赦虽说总理此事,不过只是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便交给贾珍等人处理,其中贾蓉负责打造金银器皿,贾蔷择日动身,前去往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等事。

贾珍和赖大等人每日点人丁,开册籍,监工等诸事,时近年底,宁荣二府热闹非常。

百节年为首,袅袅近除夕,旧岁钟声远,新年万象新。

从年尾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日开始,到正月十五上元节,都称为过年。

陆家虽然落户京城不久,但依然分外忙碌,陆璟一面写信安排守在姑苏的管家陆东,让其准备好年礼,送于江南那边的世交故友,一面在京中采买贵重礼品,送于林如海及京中的世交。

为了锻炼妹妹的管家能力,陆璟将府中采买年货,准备年夜饭,打赏仆从,添置新衣,装扮宅院等事,都交给陆芷瑜打理。

林如海有意锻炼黛玉,便将林家一应人情往来的礼单,交给黛玉,让她参照往年惯例,先行拟定,若是礼单合适,便依照她的礼单准备年礼。

林黛玉第一次亲身实践,处理的极为谨慎,综合考虑后,她将给林氏宗族和其父京中同僚故旧的年礼,在往年的惯例上加了三成。

陆家虽说和林家比邻而居,往来密切,但黛玉亦花费一番心思,送的都是极合陆璟和陆芷瑜的心意的礼物。

但当她将拟定的贾家礼单,拿给林如海时,却被林如海驳回。

林如海将黛玉的礼单删减后,只留下:古玉寿星一尊,翡翠佛珠一串,丝绸八匹,锦缎八匹,金银裸子若干,绣花荷包若干,文房四宝四份。

林黛玉看到最终礼单后,心中有些不解,今年的礼比着往年薄的太多,于是问道:“父亲远着外祖家,可是因母亲和二舅母的事?”

林如海素知黛玉聪慧,若是不告诉她真相,恐怕会惹的她胡思乱想,便解释道:“你母亲和二舅母的事还需另说,为父远着你外祖家,实则另有原因!”

林黛玉闻言,心中更加疑惑。

林如海随即将宁府秦可卿之事,荣府贵妃省亲之事,以及这些事情背后的牵扯,挑出能对黛玉说的,简单的告诉黛玉。

林黛玉本就极为聪慧,只是从来未关注过朝中的事情,如今听其父说起这些事,虽然各中详情,语焉不详,但她敏锐的察觉到外祖家,牵扯到这些事中,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她有些担忧的问道:“父亲为何不提醒外祖母?”

“提醒也无用,贾家陷得太深,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林如海摇头叹道。

随即又严肃的叮嘱黛玉道:“我将此事告知于你,便是不想你胡思乱想,此事事关重大,若是泄露出去,恐怕就是大祸一场!”

林黛玉郑重的点头道:“女儿知道了,对谁都不会说的。”

林如海看黛玉面露担忧,随即安慰道:“贾家的事你不必理会,为父自会处理妥当!”

林黛玉心有戚戚然的点点头,虽然贾家对她不好,但她对史太君有很深的感情。

随后林如海又将过年的准备工作,全权交给黛玉。

林黛玉放下对史太君的担忧,开始她第一次主持年节的职业生涯。

她让紫鹃统计好府里的人员名单,如今林家人口并不多,加上管家,账房,管事,亲随,护卫,大小丫鬟,嬷嬷婆子,厨娘,小厮,杂役等,阖府上下一共四十八人,另有负责林家铺子的管事,掌柜等十几人。

林黛玉先是安排管家采买年货,随后给府里一众仆役一人添了两件冬衣,又多赏一个月的月钱,同时准备过年打赏的银裸子等等不一而足。

李嬷嬷一直跟在黛玉身边,随时指点黛玉过年需要准备哪些东西,采买年货有哪些讲究,接待宾客有哪些规矩,见客该穿什么样的衣着,如何向有品级的诰命夫人行礼,宴请酒席菜式品级,祭祖需要准备哪些物件等。

林黛玉操劳多日,终于理顺后,心中不禁感慨,要管好一个家真心不容易,诸事琐碎,且规矩众多。

贾家因元妃的缘故,这个年过的倒是颇为忙碌和惬意,外人不懂宫里情形如何,只听贾家自说贤德妃如何出众,在宫里如何得宠。

贾家故旧便想着如今贾家风头正盛,因此今年的年礼,比着往年又厚几分。

同时拿着厚礼来托关系,求门路的人,亦是不知凡几,连贾家有体面的奴才,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收获颇丰。

贾家单收授年礼所得,便比往年多出数倍,自史太君往下,府内众人各个喜喜洋洋,干劲更足,一门心思扑在省亲别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