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三章 西关(三)(2 / 2)

郝尚久这个大老粗的话说得有些直白,不过邵曙光、黄汉华二人却听得有些高兴,因为这李成栋又许诺了哇,广州、惠州、潮州三府的生意可以交给东岸人垄断了,前提是东岸人一定要加大对广东方面的援助力度,并且成功保住他李成栋不倒,说起来也是有点难度的,关键就看下面局势如何发展了,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三人主导的两条战线的战局是关键。

“连州新军这次不动一动吗?”邵曙光其实早就想让李成栋将这支精锐派往云南了,因此出言试探道。

“这个……”郝尚久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才苦笑着说道:“连州新军耗资巨大,惠国公也是当做心肝宝贝的。这不,二公子这一年来几乎一直蹲在连州山里剿匪,足见重视了。惠国公的意思,连州新军一旦整训完毕,基本就会拉回广州西关驻守,拱卫中枢。至于外派作战,那怕是很难的了。”

邵曙光听了有些皱眉,这新军练好了不出去打仗见见血,却拉回广州这个花花之地当驻防兵,这不开玩笑么!想当年李成栋所部五六万人进广东时也是一支虎狼之师,但在广州、惠州等富庶之地驻守了这么多年,承平安逸之下早就腐化不堪了。这李成栋是什么意思?难道不知道这样一搞,不出几年连州新军也要废了吗?真是乱弹琴!

不过,邵曙光看郝尚久脸上苦笑的脸色,却也有些明白了。李成栋目前的长子李元胤是年轻时收容的养子——这在当年的流贼中非常流行,盖因大家整天东奔西跑的,没个正经后方,故多喜欢收养杰出少年做假子,以防万一——不过李成栋在进广东后又娶了多房妻妾,生了不少儿女,其中最大的也已经二十出头了,就是刚才郝尚久提到的二公子李元皓了。

李元皓现在掌管巨资组建的连州新军六千余人,日后还要带兵回广州驻防,再考虑到惠国公李成栋年事已高,这交接班的意味相当明显啊。只是这样一来,把多年来一直任劳任怨、劳苦功高的李元胤置于何地?说起来,东岸人对李元胤的印象还是相当好的,尤其是在当年的淮安府之战里,李元胤带兵助战,不说战绩如何,这执行力还算可以,双方之间的关系处得也相当不错。

但现在看来,李元胤是已经被排除了接班的可能性了么?邵曙光越想越有可能,李元胤正值壮年,且多年掌兵,素得军心,李成栋要拿下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可不就是将他一脚踢出去,送去千里之外的云贵一带,与清军死磕么?

想到这里,邵曙光也不说什么了,而是仔细与郝尚久商量起了军援的细节问题。比如还需要哪些器械,这些器械作价几何,付款方式怎么样等等。另外,郝尚久也提及了目前李成栋军中雇佣了大批衣食无着的前澳门葡萄牙军人帮助训练部队(多为驻防潮州府的军队,用于对付郑氏)的事情,这事其实东岸人早就听闻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说破,这次郝尚久提出来,也是对东岸人示之以诚的姿态。

郝尚久在东岸人的这个临时收购站内待到了晚上才走,临走前,收了很多价值不菲的外洋礼物的新泰侯,也拍着胸脯表示会照应东岸人的生意,然后才乘坐一辆四轮马车离去。

郝尚久走后,邵曙光与黄汉华又回到了屋里,讨论如何筹集物资(物资多在宁波和登莱的仓库里)、调配运力。台湾银行就这么几条租用的鄂霍次克海分舰队的武装运输舰,其中一些还要承担其他的运输任务,说不得这次,又得申请动用一些正在检修的移民运输船了,考虑到这是公事,海军方面应该不至于不批准。

“清军这么能闹腾,给咱们大东岸招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听说上头有些气不过,想给他们上上眼药,动弹一下,免得他们太过于自以为是了。所以,我过两天就要回定海了,帮助筹集一批物资,江志清江队长可能会撺掇鲁王所部搞些事情,浙南那边可是很久没动静了哟。”邵曙光说道:“另外,你接下来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尝试与吴三桂取得联系。这事要做得隐秘,不能让李成栋或其他什么人知晓,明白了吗?在如今这个局势下,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吴三桂在贵阳获胜,并攻入云南的话,我们就想办法支援他,劝他自立为蜀王,不要再做那什么狗屁鞑清的平西王。我知道这个任务有些艰巨,但我们现在就得尝试着搞起来。”

“这个我懂,我会想办法派人的,当然安全第一。”黄汉华也严肃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