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二章 西关(二)(2 / 2)

收购站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即巴洛克风格与中式廊檐的结合,在西关这一片也算是独一份了,素来非常显眼。而在此时的收购站内,李成栋的心腹部将、南明新泰侯郝尚久也早已等候多时了。

郝尚久此番前来却也是奉李成栋之命,前来这个临时收购站内与东岸人交割一批军械的,如今时局紧张,军械对于一个军阀来说自然是命根子般宝贝的,因此便派了郝尚久过来检视,确保万无一失,顺便也让他与东岸人勾兑勾兑,看看能不能再采购一些好东西——到了现在这个份上,钱已经没有太多的用处了,对于军阀来说,军队和武器永远是最重要的,金银珠宝没了可以抢,军队没了可就彻底玩完了。

话说随着吴三桂在西南的动作,东岸人紧张之下也加大了对南明李成栋部的援助,并立刻打开了宁波的物资库,将许多存放已久的军械拿了出来,平价卖给了他们。其中包括三千杆32-丙式燧发步枪、六千杆仿苏尔式火绳枪、20门新旧火炮(即便是旧火炮,其寿命普遍也在一千发以上,比明朝自铸的新炮寿命还要长)、五千具皮甲、六百套盔甲、两万个渗碳铁制矛头、一千张强弓、一千把军刀,此外还有配套的弹丸、火药、箭矢、绷带等物事,算是非常齐全了,售价也非常得良心,且接受李成栋提出的用茶叶、生丝、瓷器和粮食付款的请求,算是标标准混的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很多物资如今都已经是在远东生产的了。比如火药、炮弹就是养马岛工坊生产的,皮甲、强弓、箭矢则是济州岛生产的,就连渗碳铁制矛头也是黑水县的工业基地加工的——库页岛煤炭资源丰富,又是东岸人最早落脚的地方,黑水、大泊二地如今建设了不少小型工坊,且有一些本土淘汰的风力、水力和蒸汽设备,生产能力是相当不错的,听说当地也意欲从本土引进一条行将淘汰的机制军刀生产线、一条板甲锻造生产线,开始慢慢提升自己的工业实力。

黄汉华原本在梁向俭身边的时候就隐约听说了这事,据说本土在争议许久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但却严格限制这些工坊、生产线不得离开库页岛,以免技术向外扩散。因为当初登莱、宁波等地与清国交流通商之后,已经有不少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牲畜育种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多是一些从本土带来的报刊、书籍、杂志等)、制度管理模式等东西,辗转流入了清国境内。因此,本土的执委会担心此类工业生产技术大规模流入中国后,会更加造成一些不可控的影响,这从他们始终拒绝在山东修铁路就能看得出来了。

如此之多的物资运抵广州,老当益壮的李成栋自然是极为重视的,因此立刻派了心腹将领前来接洽,临行前甚至很明白地对郝尚久表示,如果可能的话,雇佣一些东岸军人来军中,帮助他们整训一些新式部队——打了半辈子仗的李成栋,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旧式军队怕是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了,强如大顺、满清,都已经开始改革军制、提升战力,他李成栋这个小小的割据势力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说建立起一支如李来亨手头的“银枪效节军”那般的精锐人马,至少要能和满清的一等绿营比划比划吧?

东岸人对于李成栋的请求非常欣喜,因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掺沙子、培养亲东派的机会,他们立刻从情报机关(外派的情报官员一般也系统学习过军事)、军队内抽调了数十名可靠之人,然后派到了李成栋军中,帮助其组建新军——邵曙光之前对黄汉华提起过,该部新军大约有六千人上下的样子,目前正驻扎在连州一带,一边整训一边剿匪,以期快速提高战斗力,应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局。

而这一系列的行动下来后,李成栋与东岸人的关系倒是非常密切了起来。虽然这厮照旧与荷兰人、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做着生意,但对东岸的态度提升却是实打实的,这大概也是形势所迫了吧,在这会的远东大地上,能够力挽狂澜帮助他李某人的,也就是东朝一家了。

“新泰侯,来得却是早啊!”在门口远远看到郝尚久之后,邵曙光哈哈一笑,上前用东岸礼节握了握他的手,说道:“怎么样,东西还都满意吧?上次我说有这么多东西,自是不会诓你。”

“邵总办,东西手下儿郎们都检点过了,甚是精良啊,数目也差不离。这次,惠国公也要承你的情,多谢了。”郝尚久拱了拱手,表情还算诚恳地说道:“连州新军六千儿郎,如今总算可以换装了,二公子也托我向邵总办您转达谢意。”

“呵呵,好说,好说。都别杵门口了,进去说话,这天是够热的。咱们进去一边喝凉茶一边谈事,上次说到的战局,我还有很多不解之处待请教呢。”邵曙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