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土针对耶稣会传教区的原住民们展开血腥清洗行动的同时,在与东岸本土隔着大西洋相望的南非河中殖民地,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普敦殖民地总督德扬、城防军官哈格尔为首的高级外交代表团正骑马慢行在空旷悠远的大草原上,准备前往东岸人的好望堡举行定期的外交磋商。在他们周围,是由南非骑兵连副连长列昂尼德率领的百余名骑兵护卫。
这些年来,荷兰人与东岸人在充分考虑了彼此的需求后,都觉得双方应该举行一个定期的外交谈判机制,以解决东印度公司与华夏东岸共和国各海外殖民地在各方面的利益争端乃至领土争议。通过这些年的不断磋商,双方已经就南非西开普省这一片的领地划分达成了一致;同时,在远东的领土划分也基本有了眉目,在东岸放弃对东印度群岛、锡兰岛、马来半岛以及台湾岛的领土诉求后——事实上东岸对这些每年会死大批人的热带地区也充满了心理阴影,荷兰人也拟承认东岸人对济州岛、烟台地区、国会之地、公司之地、萨哈林半岛及其毗邻地区(荷兰人认为其是半岛)的统治权。
而且,在去年下半年的谈判中,荷兰人统治远东的最高机构——东印度事务委员会的诸多委员们绕过了固执的范迪门总督,与公司派往远东的全权特使进行沟通,然后在与东岸人的谈判中加入了双方远东殖民地之间开放商贸往来的可行性磋商条款。当时负责东岸方谈判的南非开拓队队长刘昂对此表示了谨慎的同意,并与对方就双方两大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商品种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地之间的贸易互补程度还是很高的。
荷兰人需要黑水地区提供的兽皮(主要是海豹皮、鹿皮,少量牛羊皮)、马匹、砖块、丝帛瓷器茶叶(抢掠而来)甚至奴隶人口。而东岸人对荷兰殖民地的优质造船木材、粮食、蔗糖、胡椒(最廉价的一种香料)也是日益渴求,双方完全可以开放贸易嘛。
当然,这只是双方的远期美好愿望。但就近期来说,全面开放贸易似乎还不太可能,因为双方要从原本冷淡偏敌对的关系转向全面的友好商业合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心理转变。更何况,双方之间的矛盾也还不少呢,双方阵营内也不是所有人都乐见东岸与荷兰达成友好关系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改变。
旭日初升。一行人骑马靠近了贝格河南岸地区。东岸人的居住区原本是在北岸的,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土地肥沃的南岸也渐渐有了人烟,一些农民庐舍和牧场次第出现,使得这片荒凉的大草原上出现了许多的生气。
一些穿着棉麻混纺衣裤的东岸小孩赤脚走在河边的小沙滩上,一边在牧羊犬的协助下看守着正在河岸边低头吃草的绵羊,一边好奇地看着从远处走来的大队骑手。而在远处的庐舍边。一些肩上背着步枪、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头戴皮帽的东岸农民正挥手与相熟的骑兵致意。打完招呼后,他们又在摊晒机的帮助下开始摊晒草料。而他们的波斯妻子则一边背着年幼的婴儿,一边在菜圃边上辛苦地劳作着。
在地广人稀的河中地区,居民们的房屋面积普遍较大,屋后是响应政府号召种植的各种树木——此地水量丰沛,大量种植树木并不用担心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屋前的自留地里则种植着芹菜、洋葱、萝卜等多种蔬菜,部分自用,部分出售给途经此地的远洋船只。如果加上每年出售给国家物资储备库南非分库的羊毛、鸭绒、高粱、小麦、腌肉、兽脂等农牧产品,他们的日子还是相当不错的。据去年前来调研的政务院官员们感慨,基本没什么工业基础的河中殖民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已经全面超越了本土的工人阶级了。
骑兵依次通过两片居民区之间的狭窄道路,然后来到了渡口边。穿过居民区时。细心的德扬总督注意到,这个小小的居民社区看起来相当干净、整洁,不同于英格兰、荷兰乡间农闲时纺线、织布的传统劳动,这里的东岸农民在农闲时除了照料牲畜外,大部分时间要么在政府组织下不断兴建水利设施,要么就是在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女人在田间劳动,男人在工地上劳动,而大一点的小孩也要分担家庭的重任。德扬总督注意到,在一些弄堂里,成群结队的小孩在用漂白粉或纯碱处理羊毛。他们将原料和工具放在一起,一边劳动一边嘻嘻哈哈地玩闹着。处理羊毛应该是他们家庭的一项重要的副业收入了,经过漂白、去脂的羊毛被政府收购站统一收购,然后用船运回本土进行纺纱织布,而织成的呢绒、毛毯什么的甚至还会再返销到这里来,典型的殖民地经济体系。
在此时的荷兰、英格兰与西班牙的乡间,处理羊毛确实也是一件相当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只可惜当地的欧洲农民们没有东岸人工业化生产制得的廉价纯碱与漂白粉,他们只能依靠阳光、雨以及酸牛奶通过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漂白、脱脂处理,比东岸人效率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