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有些不满,让人去催促之余也想着,自己要不要把用处不大的曹人当成搅乱对方阵脚的炮灰算了?
向氏在之前的政变里元气大伤,司马耕的两个兄长龟缩宋国东北角。他去鲁国向孔丘求助,却遭到了婉拒。愤慨之下只身折返,带着一千凑出的兵卒来投赵无恤,事关宗族存亡,所以他有问必答。
“司寇要小心。郑国人作战的一个特点,就是狡猾。当年北戎侵郑,郑人率兵抵御,又忧心戎军力量强大,于是便派遣一些兵士一触即溃。且一路丢弃财物谷帛。戎人作战轻率而阵列不肃,贪婪而不团结,眼见打赢了,前方还能缴获财物,便各不相让一意前行。结果却遇到了郑人布下的三道伏兵,伏兵四起把戎军从中截断,前后夹攻,将戎人全部歼灭……”
说罢,司马耕一脸的义愤填膺。
赵无恤心中好笑,宋国人打仗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实,泓水之战只是一个例子,为此没少吃郑人的亏。司马耕对郑人的战术愤愤不平,却也改变不了“不列不战,不鼓不阵”的古旧战术向“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的演变。
何况,眼前的这些郑国人之所以警惕而好用诡谋,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啊!从立国以来无日不战,朝晋暮楚。唯强是依,重商好利,造就了这个邦国的性格,军事上也是中原当之无愧的小强……
那么今天。郑国人又会施展什么“诡道”呢?
……
这时候天已大亮,赵无恤偏头看向预定的战场位置,西侧是遮挡视线的丘陵,东侧则是宽达十里的孟诸草泽,中间有一处十里左右的阔地,土地微微潮湿。根据虞喜回馈的那些情报看。对方统帅的胜负手,已经打出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跟他玩奇计,赵无恤自有手段对待,不过他也有些兴奋和好奇。这几年里打惯了古板的阵地战,少有人互相使诈、出奇谋,如此算来,他的对手真是个有趣的人物。
“我听闻郑军统帅是七穆之一的游速,子牛,你可了解此人?”
司马耕的面色严肃了起来:“游速字子宽,其名对宋国人来说,虽然算不上家喻户晓,可对于吾等军旅之人,却如雷贯耳……”
百余年前,郑穆公有七个公子:子罕、子驷、子丰、子游、子印、子国、子良。他们从公室分离出来另立宗族,以始祖的字为氏,即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合称七穆。经过百年发展,七穆已经权倾郑国,郑之六卿皆为穆族,其中国氏出了子产,游氏出了和无恤老爹赵鞅关系不错的子大叔。
两人口中的郑军统帅游速,正是子大叔的儿子,现任游氏家主,郑国次卿游速!
司马耕回忆道:“游速是郑国最擅长用兵的将领,他最初是郑子产的佐吏,到了其父子大叔执政时,方才在军争上崭露头角……”
子大叔执政之初为政宽厚,于是导致民间盗贼横行,郑、宋的轻侠、流民勾结野人,在郑国的雈苻之泽聚集为盗,为祸范围极大,不亚于盗跖。于是子大叔更改其政,派其子游速发徒兵镇压,只一战便大功告成……
“围剿盗寇,算不上太大的功绩,可灭许国之功,则让游速名垂中夏,威震秦楚了……”
那是四年前的事情,正是赵无恤初到这个时代时发生的事,楚国被吴攻破都城,自保不暇,更顾不上方城内外的附庸国。于是郑国人便来了一出五百里奇袭,游速帅五千之众南下宛、叶,攻灭了姜姓四岳之一的许国,俘虏了其十七世国君许斯,完成了从郑庄公起就遗留的夙愿。
司马耕点评道:“郑国现如今其兵车广多,四十年前子产、子展边曾帅师700乘伐陈,如今起码也有兵车千乘,众五万余。而被游速带来的五千人,多半是参加过灭许之战的游氏族兵!”
赵无恤颔首:“原来如此,都是老卒,无怪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强军!”
这时候一众军吏也完成了调度和布置,纷纷过来回报,赵无恤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便又豪言道:“只可惜比起我的武卒,依然大大不如!”
不单赵无恤的军吏们齐声赞同,司马耕居然也认同这点:“游速已经连败乐氏、向氏。倘若没有司寇指挥,此战恐怕也是有败无胜了,但有了司寇,有了武卒为中坚,必能让郑人惨败而归!”
他倒是对盟友颇为信任……
无恤深吸了一口深秋的冷气,司马耕说的没错,郑人打仗好用计谋又如何?郑军统帅善战又如何?敌人数量比己方多又如何?
会战的地点是赵无恤选定的,加上那位神秘人物的指点,加上他早早布置的后手,只要成功,胜负,当在七三之分!
恰逢此时,又有传报小卒打马过来汇报:“司寇,敌军大阵未动,但却有一辆打轻车往这边过来了!似是想要致师!”
ps:今天三更哟,之前欠下的加更补上了,求月票,求推荐票。(未完待续。)
ps:
感谢19号的打赏!感谢 打瞌睡的水獭 ,小齐文明奇迹 ,xiadong126 ,取名字好难好难啊 ,亦家人fis 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