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皇家科学院(2 / 2)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当年还很年轻,才二十五岁。

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在笔试的文章中主张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他认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

袁嘉升问他:“你可知道,存天理灭人欲乃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诸如私欲、、贪欲,通俗一点说,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这有什么不合理王阳明也曾向他的弟子提出过存天理,去人欲,以便致良知。”

王夫之说:“臣以为,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人欲也是天理之一,不然,人若无欲无求,那人与草木石头有何区别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才有睿知。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是故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袁嘉升问道:“那你对人性是如何看的”

王夫之回答说:“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的,人可以主动取舍。人性本身无好坏,好人可以办坏事,坏人也会办好事。”

“确实,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好人可以办坏事,坏人也会办好事。”袁嘉升听了,点点头,这是认识论上的一大进步,因为中国人总认为人性善或人性恶。王夫之提出人性好坏取决于具体环境,这就让人摆脱那种非善即恶或非君子即小人的无意义争论,注重制度的建设而非光靠道德的绑架。

袁嘉升让王夫之当了皇家科学院的文部院士,负责哲学思想方面的院士。

除了黄宗羲、顾炎武,陈子龙、王夫之等人,大明皇家科学院还缺一个执行院长,名誉院长由皇帝本人担任。

汤若望推荐了方以智,说他是一个难得的通才,可堪大用。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一族也是名门望族,在桐城地区赫赫有名。

方以智的家学很厚实,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他从小耳濡目染,对经史百家,礼乐书画,还有医药琴剑都有兴趣。

方以智在崇祯十三年就中进士了,被选为庶吉士。崇祯皇帝召对德政殿,对方以智也很满意,让他当了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袁嘉升也觉得方以智不错,提拔他当了大明皇家科学院的执行院长。因为他本来官的级别也不低,让他来当大明皇家科学院的执行院长很合适。

袁嘉升更看上方以智的,是他在明清之季,西学东渐之时,他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拜访传教士,好西学,跟汤若望等传教士都是好朋友,而且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识,并非盲从,而是经过自己的考察思考,加以消化。例如他对于西方地圆说,考察了观测证据才接受。对于西方传教士的错误说法,他则予以批驳,还在崇祯十六年写下了《物理小识》。

袁嘉升也知道,黄宗羲、顾炎武、陈子龙、王夫之、方以智这些人,在历史上也是积极抗清的忠君爱国之士,可堪重用。